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5年第7期
编号:13119361
当前心育课无效教学的表征及策略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5年3月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5年第7期
     〔关键词〕教学;有效性;表征;策略

    一、无效教学

    无效教学是针对有效教学提出的,余文森教授提出,无效教学可以从学生和教师两方面进行考察。从学生方面看,无效教学表现为学生的缺位;从教师方面看,无效教学表现为注入式的教学方法。心育课强调以活动为主,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感悟,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开发心理潜能,促进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因此心育课上的无效教学集中表现为缺体验、缺感悟、缺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背道而驰。

    二、心育课无效教学的表征

    从教师、学生、教材等要素来看,心育课无效教学的表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心育课堂规范缺失

    心育课的“活动性”使这门课具有“多动”的特点,“一抓就死,一放就乱”的现象不仅在新教师的课堂频频出现,甚至在一些心理名师的课堂上也是“常客”。厦门金尚中学的心理教师李远在心育课堂管理方面提出了一套制度化规范,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心育课堂的规范管理对有效教学的帮助相比其他学科更为重要。然而,当前大部分中小学的心育课堂规范仍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团队契约在学期初第一节课形成之后,在以后的课堂中往往只是是简单带过,这就容易导致契约的一再打破,甚至被忽视和遗忘。团队的凝聚力、稳定性和信任度都会受到影响,这也无疑使教学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 百拇医药
    (二)辅导理念缺位

    由于心育课的课程体系各地不同,至今也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指导教师开课。当前的心育课程缺乏逻辑体系,缺少辅导理念指引,辅导主题与学生心理状况不符,辅导概念把握不准,辅导技巧运用不当。例如,一节心育课的主题是“别了,胆小鬼”,辅导理念是使学生正确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害怕心理,并学会自我调节的方法。但活动设计中,以“恐惧心理”替换了“害怕心理”,将对某一特定情境、特定事物的强迫性恐惧认定为常见的害怕,混淆了恐惧和害怕的定义,使个别具有强迫症状的学生失去了正确认识问题的机会。此外,设计活动时出现的“……,我不怕”的口号式宣讲,过于笼统地引导学生直面害怕。害怕有时候是一种人类自我保护的机制,一味地不害怕,有可能会让学生陷于危险处境而不自知。因此,对于每一节心育课,需要有正确的心理学理论指引,辅导理念的缺位必然导致辅导低效、无效甚至负效。

    (三)活动设计缺实

    活动设计是心育课的重头戏。一个好的活动设计会使心理教育充分发挥“润物细无声”的作用。然而,一个游戏从小学用到大学的现象不鲜见;课上活动轰轰烈烈,学生表情冷冷清清的情况经常有;自认为设计了一个很好的活动,但是下课铃声响了,活动没做完的情况也屡见不鲜……这些都与活动设计缺“实”有关。缺“实”缺的是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的事情,是缺少课堂实践性的设计。钟志农认为,学校心理教师要想尽一切办法与学生在一起,这样才能发现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鲜活的素材,如有必要,安排心理教师担任一两年的班主任都未尝不可。足以见得活动设计的素材来源于实际生活,凭空捏造的素材只会让心育课味同嚼蜡。
, 百拇医药
    (四)辅导技巧缺乏

    辅导技巧缺乏可能是目前心育课有效性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承担心育课的教师多为兼职教师,没有受过专业训练。即使师范院校心理学专业毕业的学生,在面对大型团体辅导时,缺乏必要的团体辅导技巧和经验,也会束手无策。就像一座轮廓初具的根雕,只有能工巧匠的精心雕琢才能使其获得二次生命,提升根雕的观赏性和实用性。辅导技巧在心育课中也发挥着类似的作用。一个优秀的心理教师,运用了合适的辅导技巧,会让心育课在生成中绽放光芒。但是,在心育课教研活动中,对辅导技巧的研讨不多见,这直接导致了心育授课教师只重活动设计,不重辅导技巧。在辅导技巧本就薄弱的情况下,心育课的有效性再次打折扣。

    三、心育课有效教学的策略

    (一)理顺心育课程体系逻辑

    当前,各中小学亟需规范的课程体系指引。除了个别心理健康教育先行校编制了校本课程,大部分学校的心育课程都缺少必要的系统的规范。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需要教育行政部门联合科研院所加快心育课程建设,另一方面也提倡学校结合本校实际开发校本课程以缓用兵之急。当前应从宏观和微观的层面建立心育课课程逻辑体系,使其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避免各阶段衔接不合理、呆板式重复的现象。
, 百拇医药
    (二)把控心育课堂秩序

    心理教师只有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才能得到学生的信任。因此,心育课的课堂管理方法需要动一番脑筋。比如每节课课前进行团体契约的重申,小组间的纪律比拼等。严格与宽容并存的课堂秩序,使心理教师不仅不会丧失温柔智慧的光环,还能更加积极地面对课堂秩序存在的问题,拿出解决策略。

    (三)活动设计凸显学生主体

    心育课的活动设计凸显学生为主体,不仅表现在活动过程的主体是学生,最重要的是活动结束的分享主体要落到学生身上。一些心理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常常思考的是活动是否让学生喜欢,能否让学生有所收获,却容易忽略活动目的与课堂主题是否一致,活动程序是否科学合理,活动内容是否贴近学生实际,学生的体验能达到什么程度。而这一切都直接体现在活动过后的分享。很多心育课活动很精彩,但活动过后的分享环节,不是学生体验肤浅,就是分享时间不够,导致分享无法顾及大部分学生。由此,活动设计的重点应落在怎样体现分享过程中的学生主体上,尽量避免教师灌输活动目的、代替学生感受的情况。另外,活动设计的主体也应以学生为主,当素材来源于学生群体中时,学生在活动中会更加投入,体验会更深刻,分享会更丰富。
, 百拇医药
    (四)熟练掌握心育课辅导技巧

    心育课与思想品德课的不同点除了课程逻辑起点不同、课程价值观不同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相异处,就是心育课更加重视心理辅导技巧的运用。而如果将心理咨询技术放在学校大课堂的教学环境中,可能略显不够。每节课45分钟时间,教师不可能像团体咨询那样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发展情况。因此,有必要将心理辅导技巧与课堂教学技巧进行融合,把辅导技巧在活动设计中明确呈现、预设,积累各种辅导技巧在各类型活动形式中的应用经验,提升课堂智慧。

    值得注意的是,任何技巧和技术的运用都离不开实施主体丰富的学识和智慧。心理教师在熟练掌握辅导技巧的同时,应具备扎实的心理学理论和教育教学理论,具有广阔的生活和生命视野,这样才能对心育课的有效性和学生成长有更大的帮助。

    (作者单位:福建省永安教师进修学校,永安,366000)

    编辑/王抒文 终校/于 洪, 百拇医药(聂爱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