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5年第16期
编号:12788422
反转管理 无为而治
http://www.100md.com 2015年8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5年第16期
班级管理,班主任
     〔关键词〕反转管理;班级管理;班主任

    学生是班级管理的主体,班主任是其中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在实际操作中,作为班级管理“主角”的学生往往被“边缘化”,成了“看客”,而班主任却成了“消防队员”或“警察”。要改变这一现状,不仅要求班主任准确定位班级管理的主体,更要使学生从内心深处建立起对班级的认同感,对集体生活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一、正确定位,提升班级认同感

    (一)芝麻变西瓜,我的班级我最爱

    组班伊始,同学是新的、教师也是新的,一切都从“零”开始。学生对自己的学业、表现都会有“一切重新开始”的定位,对教师、同学给自己的评价会充满乐观的期待。班主任若能抓住这一契机,开展集体荣誉感的教育,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班主任视学生为什么样的人,他的学生最终也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正是“皮格马利翁效应”对育人工作真谛的生动诠释。同样,班主任对班级的认可程度也将决定着班集体的发展方向。所以,开学初,班主任充分挖掘班级优势的介绍显得非常重要,给出适合本班实际的发展目标也必不可少,因为充满自信又值得期待的目标更能激发人的斗志。好的开始不代表班级管理中的问题就会销声匿迹,这时需要班主任采取技巧:对于班级管理中哪怕是个别或部分人的积极表现,班主任也应“夸大其词”,甚至不惜把一粒芝麻当作西瓜来表扬;而对班级管理中出现的不足应尽可能减少其负面影响,能课外解决的问题就不课内做,能个别交流的事情就不兴师动众处理。久而久之,学生的班级自豪感、荣誉感就逐渐形成了。

    (二)认同到协同,我的班规我制定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级管理需要“人治”,也需要有一定的“法治”基础。学生从认同班集体到能主动为班级建设努力付出是需要时间的,这其中的过渡地带我们称之为“协同管理”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78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