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5年第22期
编号:12782228
于光影中休整心灵在故事中解读人生(2)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1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5年第22期
     结合教学实践,我们认为,每节课原则上选用视频3~5个,每个视频时长以不超过5分钟为宜。心理教师可以使用QQ影音、会声会影、视频编辑专家等软件对视频进行截取、色彩处理及文字编辑,进一步完善视频内容。如果能够根据视频内容设计相应的程序,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操作,还能突破传统教学时间、地点的限制,增强教学的灵活性,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四、心育微视频(电影)教学的实施

    心育微视频(电影)教学的实施非常简单,整节课的设计分为导入活动、视频赏析(包括观看视频、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分享)、师生总结(侧重教师引导)三个环节。

    “导入活动”又称为“热身活动”,心理教师设计开展趣味性活动,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融入课堂。

    “视频赏析”环节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电影赏析,而是心理教师从专业心理学的角度设计一些问题,让问题引领学生走进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在别人的故事里解读自己的生命体验,在深层次认识自我的基础上重新接纳自我”。
, 百拇医药
    “师生总结”环节则是学生在心理教师的引导下畅谈、分享心灵感悟与收获。

    整节课充分调动学生交叉运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让学生在视觉冲击和视听享受中“得到心理休闲和放松身心之余,也能品尝到深入浅出、营养丰富而回味良久的心灵大餐”。

    第一环节,导入活动。

    江苏省怀仁中学孙禅玉老师执教的《当“青春期”撞上“更年期”》一课,聚焦高中生“人际交往”中的“亲子关系”,截取了电影《青春派》中的5段微视频进行教学,在导入环节设计了“谢天谢地,你来了”的1分钟即兴表演活动。课前,孙老师让男女生搭配分组,每组4名学生,其中两名学生扮演员,另两名学生分别扮导演和编剧。教师播放第一段微视频《毕业告白》:“居然在高考前拍毕业照时,当着全校师生的面,大声地用泰戈尔的诗句向暗恋了三年的黄晶晶表白,收获了甜蜜的初恋。但很快初恋的甜蜜就被闻讯赶来的母亲破坏了”,请各组学生进行剧情续演。由于学生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参与热情非常高,表演也相当精彩。这个“导入活动”设计非常巧妙,先用微视频《毕业告白》把学生吸引到剧情中来,再让学生进行剧情续演,从观看微视频到剧情续演,一步步将学生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让学生在角色体验中不自觉地进行了换位思考,为后续教学作了很好的铺垫。
, 百拇医药
    第二环节,视频赏析。

    再以江苏省锡东高级中学张萍萍老师执教的《叫我第一名》一课为例。本课关注高中生的“自我认识与接纳”问题,选用的电影是《Front of the class》,讲述了“BoBo患有先天性的妥瑞氏症,导致他无法控制地扭动脖子和发出奇怪的声音,为此遭到众人怀疑,成长路上屡屡受挫,但他不抛弃梦想,不放弃信念,最终实现梦想”的故事。张老师将“视频赏析”环节分成了三个教学版块,依次是“走进自己”“接纳自己”和“预见自己”,并以此为主线截取了BoBo“求学”“求职”“求业”经历的三段微视频供学生观赏,通过带领学生对主人公如何应对“妥瑞症”的剖析,引导学生感受接纳的力量,并联系自身实际,体验接纳带来的改变。在此过程中还穿插设计了写一写“我的那些烦心事”“想一想”“我能做些什么”“试一试它还可以是……”(折纸游戏)等活动,配上或轻松欢快或平静舒缓的音乐,让学生的脑、手、身、心一起动起来,诗意地沉浸在享受的课堂中。

    第三环节,师生总结。
, http://www.100md.com
    此环节是整节课的点睛升华。教师要将引导学生分享感悟与收获、交流经验与方法作为任务重点。如在《当“青春期”撞上“更年期”》一课尾声,孙婵玉老师设计了“请你来支招:青春期的我们,如何和父母相处”的活动,让学生各抒己见,分享和父母相处的技巧。在学生分享的基础上,教师提出自己的建议,希望学生通过沟通加强亲子间的平等对话,通过换位思考增进亲子间的相互理解,在生活里演奏好“青春期”与“更年期”的交响曲。

    五、心育微视频(电影)教学的提问

    问题设置是课堂教学的关键,一堂好课总是由一连串好的问题衔接起来的。通过实践,教师们普遍认为心育微视频(电影)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提问。俗话说:“牵牛,要牵牛鼻子。”提问也是个技术活,就像抽血,只有扎对地方才有效。只有把问题问到学生的兴趣点、情感的共鸣点、思维的兴奋点上,才能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

    (一)提高视频文本解读能力
, 百拇医药
    问题设置是否有效根本在于教师对视频文本的解读能力。要设置好的教学问题,必须在研读视频文本上下足功夫。教师不能仅局限于观看截取的视频片段,而要原原本本地观看选用视频的完整版,对剧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及行为表现进行深度解读,深刻领会影片内涵及所要揭示的主题思想。透彻的视频文本解读,有助于教师把握问题设置的重点,将设问与视频文本、学生实际有机结合起来,直抵被问者的心灵深处,取得好的提问效果。

    (二)根据视频文本内容来提问

    学生在欣赏微视频(电影)时,通常会比较关注剧情的发展、人物的行为及语言、场景及色彩的变化。但是,由于自身阅历及认知能力有限,学生看问题经常会停留在表面,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以致产生误读、误解。教师要把学生的关注点作为提问的“设问点”,抓住重点、难点、疑点发问,借问释疑,以达到帮助学生厘清认识的目的。如电影《Front of the class》的主人公BoBo说要“感谢多年的同伴,最执着的老师——妥瑞氏症”,执教的张萍萍老师就此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你怎样理解BoBo的话?引导学生要欣然接纳自身的不足,同时,以建设性的方法和态度将不足之处转变为自身优势。
, 百拇医药
    (三)巧用心理学效应来提问

    在心育微视频(电影)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投射效应”和“自己人效应”。根据“投射效应”,学生常常以为教师知道自己心中所想,这就要求教师乐于做学生的“知己”,学生想什么,教师就问什么。“自己人效应”则要求教师尽可能放低姿态,让学生把教师当作跟他们相同的人,在接纳中敞开自己的心扉。有位心理教师想让学生在课堂上“说说那些烦心事”,刚开始没有学生愿意讲,于是教师先讲述了自己工作上的烦心事,“没有刚工作时的那种激情了,想回到从前的那种状态,打算翻翻刚工作时的老照片,看看自己写的教案、随笔,跟以前的学生聊聊,重新找回刚工作时的感觉”。听完教师讲述的烦心事,开始有学生愿意讲了,并且越来越多,课堂气氛逐渐活跃了起来。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团市委,无锡,214000)

    编辑/王晶晶 终校/于 洪, http://www.100md.com(孙庭标?何振)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