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5年第24期
编号:12778093
国内外师幼互动的研究进展(1)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2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5年第24期
     〔摘要〕为揭示近十年来师幼互动的研究现状、特点及未来研究趋势,笔者在中国知网上对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检索与整理,并对国外的相关文献素材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目前国内外对师幼互动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师幼互动的特征、师幼互动对幼儿发展的影响、师幼互动的影响因素、师幼互动中教师的策略等,还涉及针对特殊儿童的师幼互动。最后,本文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关键词〕师幼互动;现状;特点;展望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5)24-0004-04

    一、研究的缘起

    师幼互动是指幼儿教师与幼儿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行为及其动态过程,它贯穿于幼儿生活的各个环节,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教师内在的教育观念、教育能力和外显教育手段、教育行为相结合的综合表现。师幼互动己成为国内外研究中用来预测儿童未来学业成就、评价学前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
, http://www.100md.com
    基于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师幼互动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作用,关于师幼互动的研究呈上升趋势。笔者在中国知网查阅了教育类中文核心杂志,以师幼互动为主题词检索文献,共搜索到925篇文献,其中2004~2014十年中有近680篇,占总数的73.5%。笔者对这些文献进行梳理,结合一些国外研究,希望通过回顾师幼互动研究的历程,理清其脉络,探寻其特点,发现师幼互动今后研究的趋势。

    二、师幼互动的特征与类型

    (一)师幼互动的特征

    1.重视规则

    教师最常发起的互动是要求、发指令或提醒和约束纪律,教师建立和执行规则,让幼儿维护规则。幼儿长期处于这种互动环境中,对规则产生了强烈的认同和服从,这种表现又强化了教师对规则的重视。

    2.重视行为问题
, 百拇医药
    师幼互动常常针对的是幼儿的消极行为或不当行为,教师在发起此类互动时往往采用批评、责怪甚至惩罚等方式,幼儿的体验也多是消极的、被动的。

    3.缺少情感交流

    幼儿发起的大量间接寻求关注的互动,反映出幼儿与教师进行情感交流的需求,但是教师常常忙于照顾幼儿,无暇顾及与幼儿情感上的交流[1]。

    (二)师幼互动的类型

    研究表明,师幼互动存在多种模式,并且不同的幼儿与教师间的互动模式存在很大差异。从人际互动的形式来看,师幼互动可以依据参与主体的不同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教师与全班幼儿之间的互动、教师与小组幼儿之间的互动以及教师与个别幼儿之间的互动。

    有研究发现:教师与同一班级的单个幼儿结成的师幼关系有一些鲜明的类型区别,具体有温暖型、参与型、支持型、冲突型和控制型。另有研究者根据幼儿在互动中的情感表现与行为方式,将师幼关系分为安全调适型、依赖调适型、积极调适型、消极调适型四种。综上可见,师幼互动的类型因研究者的关注点不同而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 百拇医药
    三、师幼互动中教师策略的研究

    所谓“师幼互动策略”指的是教师在应对具体的师幼关系情境时,为了建构良好的师幼关系,实现促进幼儿发展的根本目的而采取的有效策略或方法。师幼互动质量与教师和儿童自身的特点有关,并且会对儿童的发展产生持续性影响。由于师幼互动的情境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师幼互动策略必然是一个包含各种具体办法的集合或体系。研究者总结出的师幼互动策略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评估师幼互动的状况

    研究师幼互动既可以运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从教师的角度进行研究,也可以运用测量方法从儿童的角度进行研究。罗伯特编制了“CLASS课堂评分量表”以测量师幼互动情况。这个量表可分为三个方面:教师为儿童提供的情感支持,课堂的组织管理,教师为儿童提供的教学支持。教师为儿童提供的情感支持可分为课堂的积极情感氛围、课堂的消极情感氛围、教师对儿童的敏感度、教师对儿童观点的重视程度四个维度。每个维度分七个等级,每个等级有详细的评量标准。课堂的组织管理可分为三个维度:教师有效的行为管理、教师提供有效的学习方法指导、教师提供有效的学习环境创设。教师为儿童提供的教学支持也可分为三个维度:教师促进儿童概念发展的方法、教师为儿童提供评价性反馈信息的方法、教师的语言刺激。CLASS课堂评分量表可以有效评估师幼互动的质量,目前在美国得到广泛运用。
, 百拇医药
    (二)建立积极关系

    吕燕[2]提出,与儿童建立积极的关系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

    (1)环境:创设师幼互动可行性策略(设置空间,宽容过失,聆听心声);

    (2)兴趣:实现师幼互动持续性策略(情境感染,语言催化,材料吸引,问题引发);

    (3)教师:提升师幼互动效益性策略(耐心等待,策略点拨,途径指引);

    (4)调控:减少师幼互动阻力性策略(游戏调节,体态暗示,规则制约)。

    罗伯特将帮助教师与儿童之间建立积极关系的方法归纳为STARS,即学生(student)、教师(teacher)和(and)、关系(relationship)、支持(support)。建立积极关系的第一步是纠正错误观念:确定被干预的教师对儿童以及他们与儿童之间的关系是否正确;第二步是运用“沟通感情时间”:终止消极互动,提高教师与儿童之间的交往质量;第三步是确定合适的沟通地点;第四步是为儿童提供活动材料,向儿童解释活动。6周后大多数教师对待儿童的态度更加积极,能够更好地理解儿童,儿童也更乐意向教师寻求帮助。这一方法可以明显改善教师与儿童之间的关系。

    (三)其他师幼互动策略

    陈淑萍和林国芬[3]的研究提出了建构良好师幼互动的策略。, 百拇医药(呼琼霞 马珍珍)
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