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6年第3期
编号:12772467
论“生命教育”的基本特征(3)
http://www.100md.com 2016年2月1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6年第3期
     (八)“生命教育”的社会性与文化性

    在不同的社会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生命教育”需要应对与解决的各种问题既表现出一定的一致性,也必然具有更大的差异性。比如,有些西方国家的“生命教育”强调生理健康,与青少年吸毒、艾滋病等泛滥有一定关系。我国台湾地区的“生命教育”虽然源于预防学生自杀等极端事件,但“生命教育”的推广却并未因此而偏重于“自杀防治”的主题,而是以匡正社会风气、提升全民生活品质与社会价值重建为目标,偏重于伦理道德教育。当然,一个国家或地区面临的社会问题与教育问题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错综复杂的,“生命教育”的实施取向也不再单一化,而是走向多种取向的综合。 我们应该积极吸取、合理借鉴其他国家或地区开展“生命教育”的成功经验,并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现阶段中小学教育过程中暴露出的亟待解决的生命问题,立足于我们的社会现实与文化传统,不断实践,积极创新“生命教育”的内容和“生命教育”的方式。

    参考文献

    [1]潘彦谷,刘衍玲.中小学生命教育探析[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2(08),:4-6.

    [2]曹新祥,徐伟强.诠释学校教育应推进“生命教育”[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3(2):52-56.

    [3]孔艳静.生命教育——教育目的实现的保障[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2(07):5.

    [4]谢艺泉.生命教育:理念与中小学生命教育的实施[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2014(11):79-82.

    [5]余丹.青少年生命教育探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5):223-224.

    [6]刘志春.生命教育:学校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2(4):170-172.

    [7]杨乃虹,王丽.论学校生命教育的内涵及实施策略[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3(4):105-108.

    [8]王小珍,邓庆平.生命教育的核心在于生命态度的培育[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9(3):39-40.

    [9]陈盛.关注生命教育提升生命价值——探析生命教育的实施取向[J].现代教育科学,2008(12):54-56.

    [10]欧阳康.生命教育应当直面生存困惑[J].广东社会科学,2011(01):59-63.

    [11]付进,钟振乾.中小学生命教育的目标和途径[J].继续教育研究,2008(09):107-108.

    [12]陈菲菲,王文.浅谈生命教育课程的体验性[J].新校园(理论版),2011(01):19.

    [13]冯建军.生命教育的内涵与实施[J].思想理论教育(上半月综合版),2006(11):26-29.

    [14]田丽.当前中小学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2(07):18.

    (作者单位:1.浙江省台州学院,台州,317000;2.陕西师范大学数科院,西安,710062)

    编辑/王抒文 终校/于 洪, http://www.100md.com(马文杰 李三平)
上一页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