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大众心理
编号:12772687
让分享环节的心理能量流动起来(2)
http://www.100md.com 2016年2月1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6年第3期
     二、从长远发展来说,要加强师生的心理建设

    分享环节的心理能量自然流动乃至灵动,单靠一些课堂辅导技巧与方法远远不够。它需要教师较强的专业底蕴、班级的团体动力发展良好等系列条件的支持。

    (一)教师心理建设

    一个心理辅导教师的心理建设情况和专业底蕴,对分享环节的能量流动至关重要。教师的心理建设不仅包括专业理论知识储备、辅导理念和技巧,还包括察觉能力、自我调适能力等专业品质。察觉能力,主要指教师对课堂上团体心理的察觉。学生的眼神、表情、转笔的动作等传递了怎样的信息?现场分享情况适合深入还是就此打住?等等。这些都需要教师察觉和判断。

    A班级存在排斥“特殊生”现象,个别体相偏胖的女生和个子矮小的同学经常被拒绝在“班级圈”外。因此,教师在开展人际关系主题的活动课时,设计了“柏林墙”游戏。要求每个小组围成一个牢固的“柏林墙”,一个学生在圈外使劲冲进圈里,成为大家庭的一员,但集体的阻力超乎他们的想象,所以挑战成功的不多。最后,全班围成一个大圈,学生自愿挑战。在雄壮的背景音乐中,从小组“柏林墙”到班级“柏林墙”,每个圈外学生的内心体验着被拒绝的失落与委屈。分享的时候,一片沉默,好几个女生偷偷抹眼泪。辅导教师敏锐察觉到,这不是冷场,而是心理能量在无声中流动。如果此刻教师不断地提问、引导分享,反而会破坏团体氛围,因为上课主题在前面的认知环节已经明确了。因此,教师选择让无声持续,沉默的学生在思考,哭的学生在宣泄。作为结束语,教师轻轻地、安抚似地说道:“班级是一个团体,使我们有了心理归属感。如果自己是这个班级的成员,却没有被其他同学接纳,心里该多难受呀!同学们,让我们推倒这堵 ‘柏林墙’,接纳每一位成员。”或许,某种情况下,无声是分享的最高境界。

    其实,在与学生的分享互动中,教师也在不断累积能量,成为心理建设的宝贵资源。教师心理建设越丰富,越有利于分享环节的能量互动,对学生的心理成长帮助也越大。

    (二)班级团体动力建设

    良好的班级团体动力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帮助学生舒展内心,逐步自我开放。教师应以尊重、真诚的态度接纳每一位学生,营造稳定、安全、开放的分享氛围,以积极的心理状态促进能量流动。利用活动课、团体心理辅导、讲座等形式,深入了解学生,建立心理联结。加强与班主任及科任教师合作,把握班级心理动态,共同构建良好的班级团体动力。

    (作者单位:福建省三明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三明,365000)

    编辑/王晶晶 终校/于 洪, http://www.100md.com(邱细荣)
上一页1 2


    参见: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大众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