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大众心理
编号:12772308
让分享环节的心理能量流动起来(1)
http://www.100md.com 2016年2月1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6年第3期
     〔关键词〕心理活动课;分享;心理能量

    与学科课堂提问不同,心理活动课的“分享”主要指在较为安全、开放的团体氛围中,师生就前面的活动或整堂课的体验进行互动,表达感受,增进心灵沟通。可以说,“分享”是一堂心理活动课的灵魂。这个环节没有处理好或流于形式,师生的收获可能仅停留在“玩游戏”层面,而游戏引发的体验则无法转换成心理成长的养分。那么,如何促进分享环节的心理能量流动呢?

    一、从具体课堂策略来说,要促进分享过程的心理互动

    一堂课的能量,一上课便开始了。因此,分享前后的各个环节要环环相扣,紧密衔接。

    (一)分享前,能量积聚

    1.巧设课堂环节,引发心理体验

    认知、体验、分享是心理活动课的基本模式,也是层层深入的过程。学生对主题的认知、体验是分享的前提条件,没有任何心理铺垫的分享是无米之炊。认知环节的设计,不仅要做活动体验前的认知准备,也要为分享积累语言素材。体验环节要以活动为主,体验形式多样化,学生既带着一定的认知参与体验,也在体验过程中触发内心感受。
, http://www.100md.com
    2.分享问题有梯度,层层递进心理能量

    分享问题应以开放性或半开放性为主,尽量少用封闭式问题。设计的问题要紧扣主题,层层深入,逐步递进。例如,“在刚才的游戏中,同学们有何感受?”这样设问,学生较为容易进入分享状态,说出自己的感受,但不利于心理能量集中。“结合主题,谈谈这个活动给你什么启发?”这样设问,分享具有指向性,但不够层次化。在“学会赞美”一课中,针对学生中的反向赞美现象(表面赞美实为取笑),教师设计了三个分享问题,即:“像这样的反向赞美,你们喜欢吗?”“如果你是被‘赞美’的那个人,心情如何?”“假如无法用语言表达,我们可以怎样赞美?”随着设问的步步深入,学生心理能量的互动也层层递进,心理成长也在悄然发生。

    (二)分享过程中,能量碰撞

    1.丰富分享形式,激发参与动机

    一般而言,在团体动力发展良好的课堂,学生热情参与,积极分享,心理能量自然流动。但很多课堂,学生参与游戏的积极性高,分享时则非常被动,甚至出现集体沉默的情况。因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诱导”性游戏,刺激学生参与。例如,“音乐传球”游戏,要求音乐停时球在谁手里便由谁分享。“玩色子”游戏则更适合小组分享。教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一个转盘和几个色子,转盘上按照刻度写上每个组员的名字,掷色子的点数指向谁,就由谁分享。如果说这两个游戏都是随机抽取,那么“一句话”游戏则要求全班学生参与,按顺序每人用一句话表达感受。
, 百拇医药
    采用游戏形式分享,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还有利于集中团体注意力。当然,教师要注意课堂时间管理,不能让游戏喧宾夺主,使分享环节失去原有意义。

    2.积极关注,提供心理支持

    当学生进入分享状态,教师应接纳、尊重学生的观点,对他们的言语和行为给予积极的关注。有位教师在小学四年级开展“认识自我”心理活动课,芳芳同学在分享环节说自己额头有个疤,总是低头走路,抬头怕别人议论。教师先是肯定了她的坦诚,然后做了如下互动。

    师:小苗,你是芳芳的同桌,你知道她额头的疤是什么样子的吗?

    小苗:其实,我并不知道她额头有疤。

    师:同学们,有谁知道芳芳头上有个疤痕?

    仅有几个学生举手。
, 百拇医药
    师:同学四年了,你们注意到芳芳身上的其他特征了吗?

    生1:学习很努力。

    生2:字写得很好看。……

    小苗:设计的黑板报很漂亮,课堂笔记很认真,乐于助人。

    师:很多时候,我们自认为不足的地方,别人根本没有注意。就像芳芳,大家关注更多的是你身上的闪光点,善良、积极的一面。老师很欣赏你的坦诚,欢迎你来找我聊天,相信我们可以成为好朋友。

    如此,在分享过程中,教师以积极关注的态度,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积极、正向的一面,逐步引导其辩证、客观地看待自己,增强心理能量。

    3.融入咨询技巧,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

    分享时,适时融入心理咨询技巧,是专业特点的凸显,也是教师能力的体现,更是促进能量流动的策略。参与性技术可以帮助梳理课堂、澄清问题、启迪思考、把握方向。倾听、鼓励、重复、具体化等咨询技术的使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分享陷入盲目、混乱、无指向性的境况,使分享有秩序地开展。当课堂中出现问题需要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时,可采用影响性技术,如面质、情感表达、自我开放等技术进行处理。对于影响班级团体动力的现象,若不及时干预,时过境迁,缺乏当前此刻的氛围,则会减少辅导的效果和意义。当然,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处理,“个别学生的深层次问题和剧烈的情绪波动并不适宜在团体中作出处理……教师可以先稳定学生的情绪,暂时‘忽略’问题,留待课后个体辅导时进行处理”。
, 百拇医药
    此外,教师可以充分运用非言语行为,如支持的眼神、关切地摸摸头、心领神会地拍拍肩等,促进分享能量的顺畅流动。

    (三)分享结束后,能量延伸

    1.安抚情绪,放松身心

    分享结束,教师要引导学生处理自己的情绪,以积极的心态进入后续的其他学科课堂。例如,结合主题,配合音乐,做个放松冥想。也可以组织学生一起做放松操,舒缓情绪。

    2.布置趣味性家庭作业

    与学科家庭作业不同,心理活动课的作业主要以内心体验为主,旨在把一堂课的心理能量延伸到课外,且对后续的心理活动课起衔接铺垫作用。情绪类主题活动课,有些教师会让学生绘制“一周情绪晴雨表”,了解跟踪自己的情绪。“学会赞美”一课,教师让每位学生从幸运盒中抽取一个名字,名字的主人就是自己观察的对象,要保密不能让他人知道。学生要尽可能地发现其优点,把具体的事件写出来。这样的作业,把课堂上的心理能量延展到课后,对学生的心理成长极有意义。, 百拇医药(邱细荣)
1 2下一页


    参见: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大众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