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6年第4期
编号:12770212
积分制
http://www.100md.com 2016年2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6年第4期
     〔关键词〕课堂行为;积分制;心理课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心理辅导课也被越来越多的学校提上日程,心理辅导课蓬勃开展起来。但是,心理健康教育课有着不同于其他文化课的鲜明特点,也有着新兴学科的“难言之隐”。

    一、心理辅导课的特殊性

    首先,心理辅导课是解决关于自我的问题,重在自我体验和感悟。既然是个体自身的问题,就需要以个体的经验为载体;既然是体验和感悟,就不是靠灌输和说教,而是要创设一定的心理情境,通过和谐的人际关系,在积极的人际互动中达成助人自助的辅导目的。然而,正是由于是自我的体验和感悟,如果没有安全、民主、自由的气氛作保障,学生就很可能产生心理阻抗而拒绝自我的探索和分享,从而让辅导效果大打折扣。

    其次,心理辅导课没有固定的课堂模式,不拘于固定的形式。但如果没有良好的课堂纪律作保障,再出彩的课程设计和精心策划都会流于形式而无法深入内心的自我探索。
, 百拇医药
    再次,心理辅导课无需书面考核。它教给学生的不是文化知识,而是自我探索,而自我探索的成效是无法用文化课的测验来检验的。在学生的观念里,不用考试的课程就是不重要的,想上就上,不想上就不上,尤其是处在青春叛逆期的初中生,对于不重要的课程就更加肆无忌惮,更不把心理课堂放在眼里。

    其实,任何一门课程的学习,都离不开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而心理辅导课不拘形式、重在体验、鼓励分享以及无需考核的特点,无疑给心理课堂的良好运作增加了难度。如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从而真正从心理课堂上获益,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经过多年的实践经验,笔者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制胜法宝,那就是——积分制。

    二、积分制的由来与操作

    强化理论认为:人们在行为结果得到奖励后会继续保持这种行为,奖励会增加类似情况下再次进行这种行为的可能性;人们的行为结果受到惩罚后会回避这种行为,惩罚会减少以后再次发生这种行为的可能性。在人们符合要求的每一次行为出现后立即给予强化,会使人们的行为得到巩固。
, 百拇医药
    所谓“积分制”,其实是强化理论在心理课堂上的充分运用,即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赋分,通过累积的方法得出学生本学期的心理课堂评定分:凡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开动脑筋思考问题的,积极举手发言分享体验和感悟的,主动参与活动积极自我书写的,就给予加分;一旦发现违反课堂纪律,如开小差、瞌睡、说话或做其他作业的,就给予严厉的扣分。当然,在实施这一制度之前,辅导者必须先选出一名负责任的心理委员来协助教师做好每节课的积分记录。

    三、积分制实施后的效果

    积分制的实施,让常规的心理辅导课获益良多。

    第一,它给参与课堂的每个学生吃下了一颗“定心丸”,虽然心理课不用考试,但是期末成绩的评定不是教师能给的,而是靠自己在课堂上一点一滴的表现争取得来的。

    第二,它有效地控制了学生课堂上的随意行为,保证了基本的课堂纪律。因为外在惩罚的存在,学生不得不收敛自己的“肆无忌惮”而代之以“认真听讲”。
, 百拇医药
    第三,它利用了初中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很好地激活了心理课堂上头脑风暴类的活动。外在奖励的存在,使得学生更加乐于表现自我。因为他们心里清楚,只要站起来回答问题,就能够获得奖励,而奖励的获得,也使得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

    第四,它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课堂意识和行为习惯。在认真上课的过程中,学生养成了积极开动脑筋的思维习惯,因为如果不积极开动脑筋,就无法举手回答教师的问题,也就无法获得加分奖励;养成了积极书写的笔记习惯,因为如果不积极书写,不仅无法应对接下来的小组分享,而且还会受到相应的扣分惩罚;更养成了敢于自我探索的习惯,因为积极的参与和分享,让他们感受到了探索自我世界的快乐,从而忘却了外在奖励和惩罚,而代之以重视心理课堂的真正乐趣。每次在讲清这个积分制的要求后,班上的学生对教师的问题都跃跃欲试,就连最不喜欢上课的学生也会把腰杆挺直,还正儿八经地举手等待回答问题,对于这些学生,我会特别肯定他们积极开动脑筋思考问题的行为,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成功与快乐。

, 百拇医药     第五,积分制的实施还解决了心理教师的难处。每节课加分减分的累积,一学期下来,每个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一目了然,心理课堂成绩的评定也就水到渠成,不仅科学规范,而且公平公正,很好地解决了心理课成绩评定的问题。

    四、积分制的弊端与修正

    虽然积分制的外在惩罚能够控制学生的课堂随意行为,外在奖励有助于学生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的养成,但是积分制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因为过度的外在奖励会削弱学生的内在动机,变成为奖励而学习,这是非常危险的。因此,为了避免学生内在动机的削弱,辅导者在给予外在奖励的同时,更要注重给予学生内在的肯定和奖励,增强学生参与课堂的内在动机。如,在进行人际交往的辅导活动时,对于站起来主动分享的学生,辅导者可以这样对他说:“你愿意站起来分享自己的故事,这就是良好人际关系的开端,主动开放自己的人能赢得更多的朋友!”肯定他的行为,让他感到自己不是出于奖励而回答问题,而是因回答问题而提升了自我的能力。这样,就能避免过度的外在奖励对内在动机的削弱,从而使学生真正爱上心理课!

    (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华侨中学,中山,528415)

    编辑/王晶晶 终校/于 洪, 百拇医药(赖舒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