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保健中心 > 颜色与健康
编号:12767152
关注色彩,关注成效(1)
http://www.100md.com 2016年3月1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6年第5期
     〔关键词〕色彩心理学;多媒体;心理课

    在一次教研中,针对心理课“左右为难,我该怎么办?”课件中火车铁轨的颜色进行探讨时,我们发现:铁轨的颜色会影响学生的判断,相较于蓝色铁轨,红色铁轨对学生更有吸引力。由此,我认识到在教学中我们一直忽视了一个问题——色彩在课件中的作用。

    色彩是可以激发情感的。看到不同的颜色,人的视觉中枢会立即作出反应,将信息传给大脑,大脑则根据观看色彩产生的生理效应,结合观看者的经验总结得出一个心理感受,这就是色彩与人心的交流。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目前很多课堂都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由于教师课件设计不恰当导致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例如,个别教师依据自己对色彩的偏爱,选用复色系或暗色系背景,结果使课堂显得沉重呆板。又如,个别教师将多种颜色混合添加在同一页课件中,结果使学生激动跳跃、静不下心,大大影响教学效率。由此可知,如何正确地选用色彩对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 http://www.100md.com     那么,什么样的色彩适合课堂教学?笔者从色彩的特性、学段特点、课堂环节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 关注色彩特性,扩展课件暗示性

    (一)色彩有冷暖效应

    生活中,许多物体借助五彩缤纷的色彩给人一定的温度感觉:红、橙等颜色给人以温暖热烈之感,被称为暖色,暖色能提高学生的兴奋程度;绿、青、蓝等颜色与黑夜、湖水相联系,给人以寒冷、幽静的感觉,故称为冷色,冷色能降低学生的兴奋度,营造沉静的氛围。在一般情况下,课件应选用冷色做背景色,暖色则适用于显著位置的主题、标题等,营造扑面而来的效果,如蓝底白字、蓝底黄字、黑底白字等。在心理课“认识新朋友——惯性思维”中,为引导学生冷静思考,笔者运用蓝色为课件主基调,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安静地上课,但在“打破惯性思维”阶段却没有激情,后来我将“打破惯性思维”那页课件换成橙红的色调,发现学生的提问变多了,而且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
, 百拇医药
    (二)色彩有膨缩效应

    同一面积、同一背景的物体,由于色彩不同,给人造成大小不同的视觉效果。较底色突出的色彩,我们称为“前进色”,反之则为“后退色”。例如,黄色与蓝色以黑色为背景时,人们往往感觉黄色距离自己近些,而蓝色远些,则黄色有前进性,蓝色有后退性。在正常情况下,课件中背景用后退色,字体用前进色,可以使文字更有冲击性,便于学生识别。在心理课“扬起自信的风帆”中,笔者在课件中运用大量的前进色,并且在明度、对比度上逐渐提高,学生在学习中对呈现的信息反应越来越快,节奏也有所提高,最后他们都能一改导入时的随意,大声、自信地喊出自己的名字,真正达到提高自信的效果。

    (三)色彩的环境效应

    在不同的光线中,人们对色彩会有不同的体验。浅色字体在高光下会变得模糊,深色字体在暗光下会显得灰暗。为了适应不同环境、光线,教师最好为每个课件准备两种搭配色彩,一种适合在环境光线较强的情况下使用(如蓝底白字),另一种适合在较暗的环境下使用(如白底黑字)。课件是为教学服务的,制作课件时务必要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看清课件的图文。
, http://www.100md.com
    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情境的特点辅以冷暖不同的颜色,用暖色促进学生及时反馈,用冷色引导学生动脑沉思;也可以依据文字素材的特点辅以不同的膨缩方式,让学生的观感更加立体、学习更为专注。因此,依据色彩特性,在课堂中运用不同色彩,可以扩展课件暗示性,让课堂的氛围流动起来。

    二、 依据学段特点,增强课件有效性

    我们对色彩的感受力因为年龄的不同而产生变化。

    高纯度的颜色更容易被儿童所感知。4~9岁儿童偏爱红色、绿色等鲜艳的颜色。如,一年级学生画的画中最常出现的颜色是红色太阳和绿色草地。随着人的经历增长,纯度低或明度低的颜色慢慢涌入认知中,直至成年,我们开始偏爱复色。有一次,笔者选择淡蓝背景配灰色字模板制作课件,却没有在学生眼中看到期待的赞赏,后来我将同一个课件改成橙色卡通背景,结果学生反应热烈。所以,要提高课件的有效性,必须依据学生的学段特点。
, 百拇医药
    (一)调动好奇感

    一、二年级的学生尤为喜欢鲜艳的颜色,所以语文识字中经常会用到一个小游戏——摘苹果。鲜艳的大红苹果一颗一颗挂在枝头,黑色的生字大大地印在苹果上,学生们兴致勃勃地看着苹果,读着记着,很快就学会了生字。后来有人改进此游戏,变成“摘气球”,五彩缤纷的气球让学生兴奋激动,然而太多鲜艳的颜色打乱了学生的注意力,学习效率打了折扣。原因就在于虽然颜色刺激了学生的视觉,然而学生的注意力却被不同颜色分散。

    因此,低年级课件应该用统一的、大块的彩色背景,并选用明亮的高纯度的字体颜色,这样既有视觉的冲击,又有整体的连接,能让课件真正为课堂服务。

    (二)突破转折点

    三、四年级的学生处于思维的转折点,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转向抽象思维,他们对色彩的感知也有了变化。在数学课上利用色彩,让学生根据色彩记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色彩的深浅轻重能让学生对形象的感知更为突出。如,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多采用蓝、红、绿、黑等纯色色彩绘制变式图形,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图形的辨识度。
, http://www.100md.com
    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也处于想象力训练的关键期。作文课的教学中,可以通过色彩的运用来引导学生联想,如,通过红色联想到太阳、辣椒等物品,通过蓝色想象大海、天空等场景,借由绿色感受春天的感觉,等等。这样的教学更加直观,也更能引起学生的写作热情,提高学生将色彩联想情感化及语言化的能力。

    (三)感知意境

    五、六年级的学生慢慢步入青春期,自我意识开始发展,对于色彩逐渐有了自己的理解和判断。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创造的多种信息,特别是在色彩上,将抽象具体化,将文字图像化,帮助学生理解,而色彩变换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可以强化学生的记忆,帮助学生将知识牢固地保持在头脑中,进而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结构。如,在《江雪》中配合诗意,背景画面选用灰色调,映衬“蓑笠翁”的孤寂与超然,学生可以通过观赏画面理解诗意。当遇到文字较多的内容,如故事、实验、概念等,则要尽量使用中性色和偏冷的颜色,这样能使学生产生一种冷静的感觉,能够以平静的心态阅读大量的文字。, http://www.100md.com(苏淑玲)
1 2下一页


    参见: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保健中心 > 颜色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