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大众心理
编号:12834513
中小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的实践模式(3)
http://www.100md.com 2016年4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6年第8期
     (三)建构医教结合的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体系,更准确地识别中小学生的心理与性格异常

    个体在遭遇重大事件后是否会最终采取自杀等极端行为,除了与个体的心理支持系统有关,还与个体的心理与性格相关。而识别个体的心理与性格异常显然是一项非常专业的工作,需要由专业队伍来承担,或获得专业队伍的支持。因此,在中小学生的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中还需要特别关注对中小学生心理与性格异常的识别与干预能力的提升。

    1.进一步提升中小学专职心理教师比例,并加大对专兼职心理教师心理危机识别与评估能力的培训

    中小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与评估工作是一项非常专业的工作,专业的工作需由专业的人员来负责,但就目前来看,我国多数中小学仍没有配置专职心理教师(目前浙江省中小学专职心理教师仅1000人左右),无力开展对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与评估工作,同时在危机事件发生后,由于缺少专职心理教师,许多学校也无法对危机事件的当事人进行专业的心理干预,这使得危机事件的影响长时间无法消除,严重地影响了学校的士气。因此,为进一步提升浙江省各中小学识别与评估学生心理异常的能力,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办公室要求各地根据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及《浙江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全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浙教教科[2014]20号)文件的精神,逐步配齐专职心理教师,特别是应增加初中段专职心理教师的数量。
, 百拇医药
    在进一步提高中小学专职心理教师配置比例的基础上,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办公室也进一步加大了对专兼职心理教师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能力的培训。2015年6月和9月,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办公室举办了两期中小学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专题培训班,培训了近700名中小学专兼职心理教师,重点对中小学心理危机线索的识别及处理进行了实操训练。2016年,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办公室还将继续举办全省中小学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专题培训班,各市、县(市、区)心理指导中心也将在省级培训的基础上,举办相应的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专题培训班,确保到2016年底,每所中小学至少有一名专兼职心理教师接受过省或市、县(市、区)的相关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专题培训班,切实提升对中小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与干预能力。

    2.加大与医疗卫生系统的合作,搭建医教结合的心理危机识别与评估模式

    中小学生的心理异常,特别是精神疾病的评估实际上已经超越了学校教育的范畴,应归属医疗卫生系统的工作范畴。201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明确指出,心理咨询人员不得从事心理治疗或精神障碍的诊断、治疗[7]。因此,学校在面对疑似精神障碍学生时,应当邀请专业的精神科医生协助开展评估,或将其转介到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诊断与治疗。
, http://www.100md.com
    近几年来,上海市着力打造“医教结合”的心理危机评估与干预模式,在中小学引入校外的专业机构,参与对心理高危学生的心理评估与干预,并为学生提供24小时的心理援助热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上海市校外医疗机构及专业机构人员会在接到学校的求助电话或学生的心理热线求助电话后第一时间开展心理评估,根据危机的严重程度指导学校、家长做好工作,或赶赴现场指导危机处理。医教结合模式充分发挥了教育行政部门的组织协调作用,同时也充分整合了社会各方面资源,形成合力,且社会各方面资源产生的费用都由政府承担,确保了这一工作模式持续健康运作。医教结合模式为其他地区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示范。

    因此,为进一步提高各中小学对心理高危学生的评估与干预能力,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办公室也拟在中小学引入校外医疗机构和社会专业机构,探索与医疗机构、社会专业机构的合作模式,尝试建立多方联动、协同的心理危机评估与干预机制,更有效地识别与预防中小学生的自杀事件。

    参考文献
, http://www.100md.com
    [1] 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工作的通知[EB/OL].(2015).http://www.zjedusri.com.cn/.

    [2] 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全面建立中小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制度的通知[EB/OL].(2015). http://www.zjedusri.com.cn/.

    [3]方润领,吕路线,张玉娟,张建宏.伴有自杀行为抑郁症患者心理社会因素的对照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04):255-256.

    [4]刘连忠,肖水源.自杀未遂者的随访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6(04):253-256.

    [5]陈薇,李芳健,王家骥等.广州市中小学生自杀意念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6,27(03):193-194.
, http://www.100md.com
    [6]高鸿云,吴增强,邓伟等.上海市中小学生自杀行为及心理社会相关因素的研究[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07,2(01):32-37.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与计划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EB/OL].(2012). http://www.moh.gov.cn/zwgkzt/pfl/201301/20969fdf44934b86a0729fb4de33e1ff.shtml.

    [8]肖水源.《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理论基础与研究应用[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4,4(02):98-100.

    (作者单位: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杭州,310012)

    编辑/王抒文 终校/于 洪, http://www.100md.com(庞红卫)
上一页1 2 3


    参见: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大众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