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6年第10期
编号:12832110
中学阶段生涯规划理论研究综述(1)
http://www.100md.com 2016年5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6年第10期
中学阶段生涯规划理论研究综述

     〔摘要〕本文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相关理论及评述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整理出与中学阶段生涯发展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结论,旨在为中学阶段特别是高中的生涯课程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中学生;生涯规划理论;综述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6)10-0007-03

    一、生涯规划的定义

    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最早由舒伯提出。传统的观点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一个人对自身主客观条件进行测评、分析和总结后,制定职业目标,并为自己的职业理想规划出相应的学习、培训、实践的步骤,对每一步骤的实施时间和顺序合理安排,最终实现个人职业理想。俞国良和曾盼盼[1]提出,生涯规划是在一个纵横交织的生涯发展框架中展开的,个体在每个阶段都有发展任务;个体在应对过程中形成相适应的生理、认知和情感特征,为下阶段更高一级的生涯任务做好准备,推动生涯的发展。综合来看,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与职业环境相互结合,对个人的职业理想、兴趣爱好、能力、社会资源甚至短板等主客观条件进行综合的权衡,根据所处社会环境和个人的职业倾向,确定最佳的职业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付出有效的行动[2]。
, 百拇医药
    二、相关理论及评述

    对职业生涯理论发展影响较大的主要分为两类:特质选择理论和生涯发展理论。特质选择理论强调人职的匹配,是横向选择,注重静态角度;而生涯发展理论则是纵向决策,注重动态角度。两大理论构成了生涯规划的重要依据。

    (一)职业选择理论

    1. 特质—因素理论

    特质—因素理论历史最为悠久,即职业选择理论的源起,之后发展出来的职业选择理论都是以此为基础;其核心是将个体的心理因素与职业因素相匹配[3-5]。物质—因素理论的代表人物有帕森斯、赫尔、基特森等。舒伯认为,如果某个职业所需要的兴趣和能力比较接近个体本身的特质,那么个体从事该职业就更容易获得满意感。

    2. 工作调适理论

, 百拇医药     工作调适理论是一种较复杂的特质导向的类型理论,它将个体的需要、能力等与职业的环境要求结合,对职业满意度、职业效率和工作持续期等职业事件进行预测。

    3. 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所持的观点是,人们将一系列遗传和社会获得的特质带进了生活的特定环境。个体的这些特质和环境相互作用,逐渐形成其特有的自我概念,进而影响到与个体工作有关的行为[6]。克伦伯兹曾强调,生理、环境、学习经验、价值观等是影响生涯选择的重要因素。因此,该理论不仅承认环境因素的影响和限制,同时也重视主动学习,提出应该扩展兴趣,培养职业应变能力,鼓励主动求职就业、抓住机遇等等。据此,克伦伯兹在1973年还提出生涯咨询的步骤:界定问题、确定各种解决方法、收集已定问题的有关信息、考察各种决策的可能结果和重估目标、作出决策,将整个过程推广到新问题的解决。将社会学习理论运用于咨询工作中,同时,这也是生涯决策过程的重要框架。总之,社会学习理论的积极方面在于其目标和实现这些目标的方法极其明确。
, http://www.100md.com
    4. 心理动力理论

    心理动力理论认为,个体的职业需要来源于人的内在动力,因此重视需要及其心理机制。这一侧重弥补了特质因素论对个体心理活动的忽视,但过分强调内在因素也是该理论的不足之处。

    除此之外,还有人格类型理论、MBTI人格理论、职业锚理论等。这几种理论认为生涯选择代表了人格的延伸,个体将会在个人的生活中贯彻他的主要行为风格;因此,均是把职业人划分成不同的类型,与不同的职业或岗位进行匹配。这些类型理论被广泛运用于职业测评、婚姻教育等领域,并受到欢迎。

    (二)生涯发展理论

    生涯发展理论认为,个体的职业意识并不是在面临就业时才有,而是在童年时代就开始萌生;随着个体的成长,其职业选择意识也发生着改变[7]。这个过程可以被分成几个阶段,不同的心理学家对此阶段的划分都有所不同,但其划分阶段的主要任务,与身心阶段成熟程度和个人社会化程度都是密切关联的,如:施恩的职业生涯九阶段理论、格林豪斯的生涯发展五阶段理论、利文森的生涯发展六阶段理论、金斯伯格的职业生涯三阶段理论、萨帕的生涯发展五阶段理论。
, http://www.100md.com
    同时,萨帕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理论——自我概念发展理论。这一理论强调个体是通过职业活动的方式来实现自我概念的,因为职业行为是自我概念很重要的表达方式。职业生涯发展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个体通过特定的职业行为表现来贯彻其自我概念。相对于成年人稳定的自我概念来说,青少年的自我概念尚在形成和发展阶段,因此,个体在青少年期的职业决策方式可能与中年晚期的表现形式有很大不同。青少年在进行职业规划和决策的过程中,其自我概念得到相应发展,并通过规划和决策表现出来。

    (三)生涯发展理论的比较与思考

    笔者将焦点锁定在高中生(即17~19岁这个年龄阶段)在各阶段理论中职业发展任务,进行比较整理发现,国外的经典理论在这一年龄阶段的职业发展任务主要集中在初入职场或进行职前教育,例如施恩的“查看工作世界,进行基础培训”,萨帕的“进入人才市场或接受专业培训,更立足现实,又力图实现自我,将泛泛的选择转为定向选择”,格林豪斯的“对职业就行评估和选择,接受必需的职业教育”等。然而结合我国国情,17~19岁的青少年,除了少部分进入中职学校,已经进行职业划分,大部分都还在普通高中,尚未进行专业选择,即还在职前教育前阶段。因此,笔者认为,欲探索高中生的职业生涯发展任务,可以将关注焦点提前到专业分化、专业教育之前的生涯阶段任务,笔者将与此相关的阶段任务归纳如表1。

    (四)各生涯阶段发展理论评述, 百拇医药(黄瑞滢)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