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6年第18期
编号:12949946
反弹琵琶:“玻璃房”也可风景独好
http://www.100md.com 2016年9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6年第18期
班级管理,师生交流
     〔关键词〕班级管理;玻璃房;师生交流

    俗话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班级管理者也需要做到知己知彼,既要了解自己,也要懂得学生。教师为了了解学生采取的措施很多,让学生防不胜防。有的热衷于通过谈心“引蛇出洞”,有的擅长教室外蹲坑“守株待兔”,还有的专长于在学生内部安插线人“挑拨离间”,等等。在传统班级管理的模式中,班主任们为了获得学生们真实情况的第一手材料,采取的具体“计策”也数不胜数。如某些班主任热衷于“诱敌深入”——当班主任从窗边“飘然而过”时,对已有违纪动机的学生不是采取预警措施,而是以静制动,等待时机,往往通过欲擒故纵的方式达到“人赃俱获”的效果,并美其名曰“一石二鸟”之计,既可以让违纪学生产生刻骨铭心的记忆,也可“杀鸡儆猴”。还有教师善于使用“反间计”,常常在学生中间安插自己的亲信,通过“奸细”刺探“军情”来获得学生的第一手资料,其结果不仅会导致全班同学人人自危,也破坏了同学间团结友爱和师生间和谐的良好关系。有些班主任甚至善施“瞒天过海”的计策,宣布严格纪律以后便按兵不动,许久便不再关注学生,在学生放松警惕、“聚精会神”违纪时,班主任突然“从天而降”,让学生在心惊胆战中被抓个现行,心理创伤可想而知。

    显然,教师们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的这些不当行为往往会让学生想起来就不寒而栗,在心里留下阴影,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是这个老师很阴险,这让学生对教师产生距离感和恐惧感。

    曾几何时,《教室后面有座“玻璃房”》一经网上传播发酵,引起轩然大波,在市井百姓的议论纷纷之中也引起了专家学者们的深刻思考。目前虽然尘埃落定,但在网上百度搜索中发现对此班级管理模式的评价,基本上还是一边倒的负面评价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34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