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6年第23期
编号:12939287
寻找平衡点?营造和谐情(1)
http://www.100md.com 2016年12月1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6年第23期
     〔关键词〕心理辅导活动课;动静结合;和谐有序

    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心理辅导活动课在我国一些沿海大中城市悄然兴起,经过近20年的发展,心理辅导活动课以一种惠及全体学生心理健康的团体辅导形式,在各地中小学校中蓬勃发展。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如何调控好心理辅导活动课堂气氛,使之“活而不乱”是广大一线心理辅导教师的困惑。

    一、“热闹”或“完美”

    心理辅导活动课不同于其他学科性课程,它讲求活动性、体验性,既要让学生能够动起来,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又需要学生能静下心来体会、总结自己的活动感受。整个课堂追求的是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和信任、真诚、尊重的课堂气氛。

    一些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执教老师为了维护所谓的师生关系,使自己能区别于其他的科任老师,对于班中一些过分的、扰乱课堂的行为,要么敢怒不敢言,要么声嘶力竭、疲累不堪。整个课堂看似师生间民主平等,其乐融融,热闹无比,其实毫无心理辅导的成效可言。学生慢慢会形成“心理辅导活动课就是玩玩游戏,聊聊天,放松自己”的思维定势,同时心理辅导教师也会因长期压抑自己的负面情绪而慢慢厌倦心理辅导活动课,甚至产生畏难情绪。
, 百拇医药
    与“热闹课堂”相反的是“完美课堂”。由于心理辅导活动课起步较晚,专职的师资相对缺乏,有不少学校的心理辅导教师是从其他学科转过来,甚至就是由班主任或是其他学科老师兼任的。由于上惯了学科课程,教师在课堂上非常在意课堂纪律,不希望学生过于活跃而打断教学流程的完整性。整堂课紧紧围绕“热身游戏—主题活动—分享交流”的过程按部就班地进行。这种丝丝入扣的教学过程和“完美”的课堂秩序却造成了学生在讨论、分享等重要环节的冷场。学生对教师的提问回答不积极,或者干脆就说一些口号式的话来敷衍了事。课堂讨论不起来,也就没有学生愿意站出来分享自己真实而又独特的体验。很显然,这样的课堂也是违背基本的心理辅导理念的。

    二、“客观”与“主观”

    课堂气氛是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通过相互作用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由大多数学生的共同态度和情感的优势状态形成的。它是课堂学习赖以发生的心理背景。

    我国学者依据心理状态综合表现的不同特点,将课堂气氛划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三种类型。积极的课堂气氛是恬静与活跃、热烈与深沉、宽松与严格的有机统一体;消极的课堂气氛常常以学生的紧张拘谨、心不在焉、反应迟钝为基本特征;对抗的课堂气氛实质上是一种失控的课堂气氛。
, 百拇医药
    由此可见,“热闹”抑或“完美”的课堂都不能营造出健康积极的课堂气氛,那么心理课堂为什么会容易走入以上两种误区呢?

    从客观因素上来讲,目前心理辅导活动课在许多中小学中还属于“锦上添花”型的边缘性课程,无法与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性课程一起分享学生学习的黄金时间。当学生经过一天紧张的学习,在下午第三节课上心理辅导活动课时,难免有些疲倦和懈怠,注意力容易涣散也是情有可原的。同时心理辅导活动课在不少学校都是两周才有一节,学生和教师之间产生疏离感也是在所难免的。

    从主观上讲,目前有一些老师和学生对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定位有认识上的偏差。记得我第一年教五年级心理辅导活动课时,特意调查过学生对心理辅导活动课的看法,结果有80%以上的学生将心理课等同于游戏课,认为有游戏玩就好;有近10%的学生认为心理课是一节放松课,上课时不用那么正襟危坐,可以随意些;还有一小部分学生认为这也是一门必须要学的课程,要像对待语数英那样刻苦学习;只有不到2%的学生讲到心理辅导活动课能更好地帮助自己认识情绪,能学习一些调节的方法。通过这些数据,我们也就不难理解学生为什么在上心理辅导活动课初期极易出现“一放就乱,一抓就死”的尴尬场面了。
, http://www.100md.com
    另外,一些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执教老师由于受自身教育观念的影响,习惯用传统的教育思想和一般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辅导活动课和思想品德课混为一谈。有时课堂上会出现老师高高在上,滔滔不绝地向学生灌输着一些心理概念,学生在下面安静地坐着,听得昏昏欲睡。另外,执教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教师很容易出现内在的角色冲突:当面临课堂混乱时不知道该如何有效应对,怕太严厉有损于心理辅导教师的“专业形象”,因此往往显得优柔寡断,甚至手足无措,导致上文提到的“热闹”课堂屡屡出现。

    三、“动起来”加“静下心”

    心理辅导活动课需要学生动起来,学生不积极参与活动就无法体现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活动性,课堂生成、讨论分享也就无从谈起,可见“动”是心理辅导活动课灵性的体现;同时,心理辅导活动课更加需要学生静下心来,只有静静地回味才能获得自己独特的体验,只有静静地思考才能将体验上升为一种成长的感悟,可见“静”是心理辅导活动课悟性的体现。
, http://www.100md.com
    作为一名一线的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执教老师,在近几年的工作实践中,我深刻地感觉到要想上好心理辅导活动课,让课程内容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真正有所帮助,就一定要营造一个动静结合、和谐有序的课堂气氛,使心理辅导活动课在动与静之间寻找到最佳的平衡点。

    (一)心理老师的“角色到位”是营造和谐有序的课堂气氛的前提

    著名心理学教授林孟平女士曾经说过:“辅导是一种关系,是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这种关系能给被辅导者一种安全感,使其可以从容地开放自己。”

    心理辅导活动课是师生真情的流露、心灵的交融,要想让学生做到“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就必须做到“真诚—关注—共情”。只有做到以上三点,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得以形成,教师对学生在人格成长、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影响力才能相对地提升。

    曾在一位心理辅导老师的博客上看到这样一个小片段:

    刚走进教室时,只见学生有的在忙着做作业,有的在外面打闹,有的在大声喧哗。黑板上残留着上节课的部分板书,窗帘都拉得好好的,教室里充满了二氧化碳的臭气味。好些同学很惊奇地看着走进教室的我,似乎对心理辅导活动课还不是很清楚,迷茫、好奇、兴奋……显示在学生们的脸上。, 百拇医药(琚琤)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