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内篇》中的心理弹性思想探究(2)
三、关系论与人格品质观:天人合一,顺乎自然与安之若命
李永鑫、骆鹏程等[9]的研究表明社会支持对心理弹性具有正向影响力,即增强个体的支持系统有助于提升心理弹性。良好的支持系统不仅仅包括社会支持,也包括自然支持,学会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有助于提升个体的心理弹性。《庄子·内篇》启发我们,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要帮助个体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学会走近自然,了解自然,借助天地之灵气更好地滋养自我。在人与社会的关系方面,《庄子·内篇》启示我们要积极入世,在完成社会适应的同时坚持培养自己的独特性,具备了良好的适应力,同时内心有所坚持,在困境中就会呈现良好的心理弹性。在人与人的关系方面,《庄子·内篇》启示我们要对朋友坦诚相待,结交心灵相通的朋友,多向有德行的人请教学习,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建立强大的支持系统,即使面临困境内心仍然充满力量与支持感,自然会表现出良好的心理弹性。此外,李永鑫、骆鹏程等[9]的研究也表明,积极的人格特征会促进个体心理弹性的提升。《庄子·内篇》启发我们培养单纯超脱、安之若命的人格品质,具备这样的人格品质,我们会处变不惊。
, http://www.100md.com
首先,《庄子·内篇》倡导人与自然积极的关系,提倡天人合一,借助天地之灵气滋养心性。《齐物论》提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因此我们要“与天为徒”,同时借助天地自然之势培养心性,“以天地为大炉,以造化为大冶”。接受自然天道的自然,“天鬻者,天食也”。在人与社会的关系方面庄子也做了探讨,主张积极入世的同时坚持自我,在两者间持中道做好平衡,“是以夫事其亲者,不择事而安之”“夫事其君者,不择事而安之”;既然我们无法逃脱人事的纷扰,就敬事而行,以出世的态度入世,“乘物以游心,托不得已以养中”。在入世中,无须战战兢兢,顺乎自然,遵循天道与人道,便可做好本职工作,“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此外,在人与人的关系方面,《庄子·内篇》倡导以诚相待,像贤德之人学习。《大宗师》讲到“莫逆于心,遂相为友”,碰到志同道合、心灵相通的人,自然会成为知己。同时,要以人为镜,“鉴明则尘垢不止”“久与贤人处则无过”。当碰到德行不够的人,我们仍要尊重他,不随意指出其缺点,但内心却要坚持自我,并潜移默化地影响对方,以自己的德行感染对方,即“形莫若就,心莫若和”“就不欲入,和不欲出”。
, 百拇医药
其次,《庄子·内篇》倡导积极的人格品质,主张单纯超脱、不计名利、包容、安之若命。《齐物论》指出“众人役役,圣人愚芚,参万岁而一成纯”,以单纯的心性面对世事,不为名利是非所扰,即“圣人不从事于务,不就利,不违害,不喜求,不缘道”;同时心胸豁达,“况天地,府万物”,心若天府包容万物,“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顺应自然,不强求,“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活在当下,“过而弗悔,当而不自得”。这样便可以超脱世外,自在安适,“游乎尘垢之外”。
四、自我观:咸其自取,至人无己
孙晨哲、武培博[10]的研究表明,自我价值感对心理弹性具有正向预测作用。自我价值感是自我意识的重要内容,同样健全的自我意识对提升心理弹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庄子·内篇》启示我们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要帮助个体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并形成明确的自我边界,知道自己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同时要走出自我中心,培养同理心,不以己度人,不断完善自我才能做好其他事情。明确的自我意识、较强的自我效能感可以帮助个体在困境中及时调整适应,尽快恢复常态,并从困境中升华自我,获得心性的成长,呈现出良好的心理弹性。
, http://www.100md.com
《庄子·内篇》倡导积极的自我观,主张认识自己,明确自我边界,超脱无我,自由洒脱。首先,认识自己的人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不贪求,《逍遥游》中讲到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言“名者实之宾也”“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其次,要有明确的自我边界,培养独立成熟的自我,才能“定乎内外之分,辨乎荣辱之境”“物莫之伤”,因为“咸其自取”,我们的中心是自我,自己是自己生命的主宰,当自我意识清晰,心志坚定,自然不会被外物所伤。再次,庄子主张我们要放下对自我的执着,走出自我中心,成就大我,做到无我,“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最后,庄子主张我们要先完善自我,才能更好地入世,才能更好地为他人与社会谋福利,自我完善的个体都是“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
五、小结
从以上几方面的论述,我们可以发现《庄子·内篇》中的这些心理学思想主要在探讨一个持有健康心理状态的自我实现者应具备的积极心理品质,而这些心理品质是心理弹性的保护性因素,即拥有这些积极的心理品质有助于促进心理弹性的提升,而心理弹性的提升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所以《庄子·内篇》中这些心理学思想对促进心理弹性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启发我们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提升个体的心理弹性。
, 百拇医药
第一,在认知方面,帮助个体培养辩证、合一、非绝对化的认知观;在情绪方面,帮助个体培养平和自然的心态。
第二,在意志方面,帮助个体培养坚定的心性;在行为方面,学习古人谨言慎行的品质。
第三,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方面,帮助个体培养亲近自然,持中道做事,赤诚待人的优良品质;在人格方面,帮助个体培养超脱、包容、洒脱的积极品质。
第四,在自我意识方面,帮助个体认识自我,明确自我边界,走出自我中心。
参考文献
[1]任增辉.《庄子·内篇》的心理分析研究:一种中国式自性化道路的探索[D]. 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7.
[2]奚彦辉,高申春. 心理学视角的《庄子》自我观探究[J]. 心理研究,2008, 1(2):3–7.
, 百拇医药
[3]朱童萍. 《庄子》的心理哲学研究[D]. 合肥:安徽大学,2011.
[4]席居哲,曾也恬,左志宏.中国心理弹性思想探源[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5,23(3):555–559.
[5]席居哲,桑标,左志宏.心理弹性研究的回顧与展望[J]. 心理科学,2008,31(4):995–998.
[6]Richardson. The meta theory of resilience and resiIiency.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 2002, 58(3):307-321.
[7]王玉龙,姚明,邹森. 不同心理弹性青少年在挫折情境下的认知特点[J]. 心理研究,2013,6(6):40-44.
, http://www.100md.com
[8]史光远,崔丽霞,雷雳,郑日昌.大学生的压力、情绪与心理弹性[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3,27(9):703–707.
[9]李永鑫,骆鹏程,聂光辉. 人格特征、社会支持对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的影响[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9(6):127–130.
[10]孙晨哲,武培博. 初中生学校归属感、自我价值感与心理弹性的相关研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11):1352–1355.
(作者单位:1.张家口学院教师技能训练中心,张家口,075000;2.张家口学院教育学院,张家口,075000)
编辑/杜文姬 终校/于 洪, http://www.100md.com(杜瑞霞?宋艳峰 ?郭丽娜 ?梁乐)
李永鑫、骆鹏程等[9]的研究表明社会支持对心理弹性具有正向影响力,即增强个体的支持系统有助于提升心理弹性。良好的支持系统不仅仅包括社会支持,也包括自然支持,学会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有助于提升个体的心理弹性。《庄子·内篇》启发我们,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要帮助个体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学会走近自然,了解自然,借助天地之灵气更好地滋养自我。在人与社会的关系方面,《庄子·内篇》启示我们要积极入世,在完成社会适应的同时坚持培养自己的独特性,具备了良好的适应力,同时内心有所坚持,在困境中就会呈现良好的心理弹性。在人与人的关系方面,《庄子·内篇》启示我们要对朋友坦诚相待,结交心灵相通的朋友,多向有德行的人请教学习,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建立强大的支持系统,即使面临困境内心仍然充满力量与支持感,自然会表现出良好的心理弹性。此外,李永鑫、骆鹏程等[9]的研究也表明,积极的人格特征会促进个体心理弹性的提升。《庄子·内篇》启发我们培养单纯超脱、安之若命的人格品质,具备这样的人格品质,我们会处变不惊。
, http://www.100md.com
首先,《庄子·内篇》倡导人与自然积极的关系,提倡天人合一,借助天地之灵气滋养心性。《齐物论》提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因此我们要“与天为徒”,同时借助天地自然之势培养心性,“以天地为大炉,以造化为大冶”。接受自然天道的自然,“天鬻者,天食也”。在人与社会的关系方面庄子也做了探讨,主张积极入世的同时坚持自我,在两者间持中道做好平衡,“是以夫事其亲者,不择事而安之”“夫事其君者,不择事而安之”;既然我们无法逃脱人事的纷扰,就敬事而行,以出世的态度入世,“乘物以游心,托不得已以养中”。在入世中,无须战战兢兢,顺乎自然,遵循天道与人道,便可做好本职工作,“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此外,在人与人的关系方面,《庄子·内篇》倡导以诚相待,像贤德之人学习。《大宗师》讲到“莫逆于心,遂相为友”,碰到志同道合、心灵相通的人,自然会成为知己。同时,要以人为镜,“鉴明则尘垢不止”“久与贤人处则无过”。当碰到德行不够的人,我们仍要尊重他,不随意指出其缺点,但内心却要坚持自我,并潜移默化地影响对方,以自己的德行感染对方,即“形莫若就,心莫若和”“就不欲入,和不欲出”。
, 百拇医药
其次,《庄子·内篇》倡导积极的人格品质,主张单纯超脱、不计名利、包容、安之若命。《齐物论》指出“众人役役,圣人愚芚,参万岁而一成纯”,以单纯的心性面对世事,不为名利是非所扰,即“圣人不从事于务,不就利,不违害,不喜求,不缘道”;同时心胸豁达,“况天地,府万物”,心若天府包容万物,“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顺应自然,不强求,“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活在当下,“过而弗悔,当而不自得”。这样便可以超脱世外,自在安适,“游乎尘垢之外”。
四、自我观:咸其自取,至人无己
孙晨哲、武培博[10]的研究表明,自我价值感对心理弹性具有正向预测作用。自我价值感是自我意识的重要内容,同样健全的自我意识对提升心理弹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庄子·内篇》启示我们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要帮助个体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并形成明确的自我边界,知道自己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同时要走出自我中心,培养同理心,不以己度人,不断完善自我才能做好其他事情。明确的自我意识、较强的自我效能感可以帮助个体在困境中及时调整适应,尽快恢复常态,并从困境中升华自我,获得心性的成长,呈现出良好的心理弹性。
, http://www.100md.com
《庄子·内篇》倡导积极的自我观,主张认识自己,明确自我边界,超脱无我,自由洒脱。首先,认识自己的人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不贪求,《逍遥游》中讲到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言“名者实之宾也”“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其次,要有明确的自我边界,培养独立成熟的自我,才能“定乎内外之分,辨乎荣辱之境”“物莫之伤”,因为“咸其自取”,我们的中心是自我,自己是自己生命的主宰,当自我意识清晰,心志坚定,自然不会被外物所伤。再次,庄子主张我们要放下对自我的执着,走出自我中心,成就大我,做到无我,“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最后,庄子主张我们要先完善自我,才能更好地入世,才能更好地为他人与社会谋福利,自我完善的个体都是“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
五、小结
从以上几方面的论述,我们可以发现《庄子·内篇》中的这些心理学思想主要在探讨一个持有健康心理状态的自我实现者应具备的积极心理品质,而这些心理品质是心理弹性的保护性因素,即拥有这些积极的心理品质有助于促进心理弹性的提升,而心理弹性的提升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所以《庄子·内篇》中这些心理学思想对促进心理弹性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启发我们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提升个体的心理弹性。
, 百拇医药
第一,在认知方面,帮助个体培养辩证、合一、非绝对化的认知观;在情绪方面,帮助个体培养平和自然的心态。
第二,在意志方面,帮助个体培养坚定的心性;在行为方面,学习古人谨言慎行的品质。
第三,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方面,帮助个体培养亲近自然,持中道做事,赤诚待人的优良品质;在人格方面,帮助个体培养超脱、包容、洒脱的积极品质。
第四,在自我意识方面,帮助个体认识自我,明确自我边界,走出自我中心。
参考文献
[1]任增辉.《庄子·内篇》的心理分析研究:一种中国式自性化道路的探索[D]. 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7.
[2]奚彦辉,高申春. 心理学视角的《庄子》自我观探究[J]. 心理研究,2008, 1(2):3–7.
, 百拇医药
[3]朱童萍. 《庄子》的心理哲学研究[D]. 合肥:安徽大学,2011.
[4]席居哲,曾也恬,左志宏.中国心理弹性思想探源[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5,23(3):555–559.
[5]席居哲,桑标,左志宏.心理弹性研究的回顧与展望[J]. 心理科学,2008,31(4):995–998.
[6]Richardson. The meta theory of resilience and resiIiency.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 2002, 58(3):307-321.
[7]王玉龙,姚明,邹森. 不同心理弹性青少年在挫折情境下的认知特点[J]. 心理研究,2013,6(6):40-44.
, http://www.100md.com
[8]史光远,崔丽霞,雷雳,郑日昌.大学生的压力、情绪与心理弹性[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3,27(9):703–707.
[9]李永鑫,骆鹏程,聂光辉. 人格特征、社会支持对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的影响[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9(6):127–130.
[10]孙晨哲,武培博. 初中生学校归属感、自我价值感与心理弹性的相关研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11):1352–1355.
(作者单位:1.张家口学院教师技能训练中心,张家口,075000;2.张家口学院教育学院,张家口,075000)
编辑/杜文姬 终校/于 洪, http://www.100md.com(杜瑞霞?宋艳峰 ?郭丽娜 ?梁乐)
参见: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大众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