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7年第6期
编号:12976012
重塑自我意象,促进“坏孩子”自我蜕变
http://www.100md.com 2017年3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7年第6期
     〔关键词〕自我意象;积极暗示;“坏孩子”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幅描绘自己的精神蓝图,或叫“心像”。 这个“心像”就是我们自己对“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的看法,它是以自我的认识为基础形成的,也可以称为“自我意象”。“自我意象”大多数是根据我们过去的经历,我们做事情的成败,我们的荣辱感受以及别人对待我们的方式(尤其是童年时代的早期经历,身边重要他人对我们的态度)而在无意识中,经过多年的累积逐渐形成的。 人的一切行动、感受、举止甚至才能,始终都在不自觉地与这一自我意象相符。 当这种自我意象完好无损、安然无恙时,人们就感觉良好,此时,我们可以无拘无束地释放自我,达到自己的最佳状态;当它受到威胁时,人会焦躁不安,会努力隐藏自我而不是展示自我,会变得充满敌意、难以相处。

    一个人要想改变习惯、性格或某种生活方式似乎特别困难,导致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几乎一切力图改变的尝试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他人的标准和期待,指向的是自我的周边界限,而不是指向自我的中心。 要想追求令人满意的生活,就必须有健康的自尊,有一个自己信得过、靠得住的自我,一个能够自由展现的自我而不是躲躲闪闪、遮遮掩掩的自我。我们不能选择亲生父母,但可以用心理控制的方式来选择自我意象——我们的行为、感受和举动是自身形象和信念共同作用的结果。认识到这一点就提供了一个杠杆,这个杠杆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强大的心理之门,通过这道门,我们可以得到技能、成功和幸福。
, 百拇医药
    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我校的心理辅导室开始进行有关自我意象和孩子表现之间关系的课题研究。第一步,首先和班主任充分沟通,了解每个班上让他们感到头疼的、比较“特殊”的孩子的名单和具体表现。第二步,将这些孩子请到我的办公室,每次至少利用半个小时与他们其中之一进行亲切交谈,对孩子的性格爱好、家庭情况、在校学习、交友等方面的感受有了初步认识。在对话的过程中,我只抛出问题,除了对那些表达困难的孩子进行适时鼓励和引导之外基本不予置评,而是选择默默倾听和观察。第三步,是与孩子的家长接触,补充了解孩子的出生情况、幼年经历、夫妻是否和睦、家庭教养方式等。与家长面对面座谈时,我更注重的是对方整个人的精神状态、气质类型,并与其孩子的情况联系、比对,试图寻找一些共性的东西作为研究资料。

    我校的9个班级中,每班有2~4名这样的孩子,了解了他们的大概情况后,我开始了第二阶段的工作——在晨检、午检、上操、集会、课间活动、社团活动等时机,对这些孩子进行每周1~2次的跟踪调查。不管在哪个时间、哪个地点遇到这些曾被科任教师、班上同学贴上了“迟钝”“多动”“常撒谎”“爱打人”“没人愿意跟他(她)交朋友”“一无是处”等 “坏孩子”标签的孩子,我都会面带微笑地喊出他(她)的名字(这一点很重要,不能用“那谁”“那个同学”来称呼)来表达关注;同时紧走几步,来到他(她)身边,用拍拍肩膀,摸摸脑袋,整整衣冠,理理头发等肢体动作表达关爱;然后对他(她)亲切注视(目光交流很有必要),询问近期学习、生活中的话题表达关心,观察孩子与我的互动状态并给予赞赏。第二阶段举措的实施一直在不间断进行,这些孩子从愣怔着停下脚步“尴尬面对”(以为老师喊错名字,或要被叫去批评),到把悬着的一颗心放了下来“自然面对”(不是所有的人都讨厌自己),再到一看到我就欢快地、大老远地跑过来“主动面对”(有的孩子有心里话会找我说,甚至“敢于”和我勾肩搭背),部分孩子待人接物的表现明显有了质的飞跃。
, 百拇医药
    第三阶段的工作是师生共同参与,利用舆论导向来改变孩子的自我意象。多年的工作经历非常明确地告诉我一点,当外在条件发生改变时,个人会有相应的、比较明显的改变;但改变如果只是依赖于外部条件的变化、外部的评价,那么改变只能昙花一现,不能持久。也就是说,我个人对“坏孩子”的关注,带来的只是他们与我相遇时的愉悦感受,工作还远远没有结束。于是我在第三阶段任务实施之前就与班主任们达成一个共识,即要通过完成每个小任务来引导、帮助这些孩子改变他们对自己的消极认知,让在同学中有威信的学生主动靠近这些已经被“边缘化”的学生,树立舆论导向,纠正其他学生的固定看法。

    每当我上心理健康教育课时,我的目光、注意力会习惯性地保持在这些“坏孩子”身上,每当他(她)完成教师交给的一项任务时都会对其认真、努力的样子给予及时的肯定,并让其他学生效仿;如果孩子的表现差强人意,我会温和而坚定地告诉他(她)哪里还有改进的空间;孩子灰心失望时我会号召全班学生伸出援助之手,让他(她)清楚地知道,我们不和任何一个“别人”做比较,我们只和过去的自己做比较,不管自己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以及学习习惯有了多小的一点进步,都是可喜可贺的。
, http://www.100md.com
    第四步,家校联动。家长学校开办以来,我们陆续从省市、学科区域招募、邀请了一些在家庭教育、亲子关系研究方面小有建树的专家、志愿者来到我校进行专题讲座,在活动进行之前还会根据讲座主题来确定到场家长人员,并设计《家长学校调查问卷》及反馈表,以此来调查家长的需求和学习效果。

    关注了这批孩子以后,我将家长学校的工作重点进行了迁移,减少了大型的、全体家长参与的讲座数量,增加了团体辅导和部分家长参与的家长学校活动,以此提高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辅导过程中通过活动、案例、交流、互动来灌输如下理念:家庭关系的核心是夫妻关系,父亲要尽可能地参与到孩子的抚育、陪伴中來;原生家庭是孩子一生命运的底色和模板,好的沟通方式塑造孩子好的性格,好的家庭氛围成就孩子好的人生;每个家长都应该无条件地接纳、欣赏自己的孩子,将喜爱、珍视之情溢于言表,让孩子充分享受家庭的温暖。

    通过两三个学期的不断“暗示”,这批我关注的孩子中,大部分逐渐形成了这样的认知:
, http://www.100md.com
    我是可爱的(我接纳自己的外表、性格、爱好以及和别的同学不一样的地方);

    我是有价值的(我和其他同学一样被家长、老师珍爱,人人生来平等);

    我是有能力的(我能通过努力达成目标,我对自己负责任)。

    一年多来,学生中的多数,已经逐渐走上自律,自觉约束自己,遵守学校制度和与老师的约定的道路,尽管他们的表现暂时还达不到完美,但与之前的自己相比已经有了明显改观。我们通过调查、走访、座谈、引导、激励等方式,取得了想要达成目标的阶段性胜利,当看到孩子们因为偶发事件在树立积极自我意象的道路上有所停滞和困扰时,我总是将这个故事讲给他们,以此激发他们自我成长,自我蜕变的内在动力:

    有个乞丐在路边行乞了三十年。一天,一个路人经过。

    “赏我几个零钱吧?” 乞丐喃喃地说,顺手伸出了他(她)那顶老旧的帽子。
, 百拇医药
    “我没有东西可以给你。”路人回答说。

    路人接着问道:“你屁股下面坐着的是什么?”

    “没什么,”乞丐回答,“只是口旧箱子,从我有记忆以来,我就一直坐在上面。”

    “你打开看过吗?”

    “没有,”乞丐说,“何必呢?里边啥也没有。”

    “打开看一下。”路人坚持着说。

    乞丐勉为其难地撬开了箱子,这时的他(她)目瞪口呆、喜出望外——箱子里装满了黄金。

    教师就是那个没有什么可以给你,却叫你看自己宝箱里面的路人。请你永远不要放弃自己,当你发自内心地珍视自己,悦纳自己,生活就会带给你令你意想不到的惊喜,以礼物的方式呈现给你。

    (作者单位: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坞城街道中心学校,太原,030000)

    编辑/杜文姬 终校/于 洪, http://www.100md.com(冯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