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大众心理
编号:13048642
聚焦核心素养发展,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2)
http://www.100md.com 2017年6月1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7年第11期
     (四)功能

    核心素养具有让学生发展成为更健全的个体、更好地适应社会的个体价值,进而能够促进社会良好运行。心理健康对个体的价值不言而喻,不仅直接关系个体的生存体验、主观幸福感,也决定着个体对社会的适应。习近平主席在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并明确指出这里提到的“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可见,两者在功能上都体现出比较一致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五)培养方式

    核心素养认为部分素养是先天遗传的,更多的是在先天的基础上受后天环境影响形成的,其中核心素养主要是后天学习的成果,是外界引导下的自我发展、自我超越和自我升华。关于人的心理发展,目前学界基本形成了统一的认识,即是受遗传决定的先天素养和出生后的环境影响交互作用形成的。特别是近年来在积极心理学视野下,人们越来越关注个体心理潜能的开发,主张充分挖掘人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使人类走向幸福。两者都承认先天和后天的影响,同时更加重视后天的引导和教育对个体发展的重要性。
, 百拇医药
    (六)具体的落实过程

    核心素养要在教育实践中落地,要让一线教师感到有章可循就需要细化为各学科的核心素养。我国正在建构学科核心素养体系,修订相应的课程标准。心理健康教育一直以来提倡避免学科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主要依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并结合各个学段、地区和学校的具体情况,没有统一、具体的课程标准。

    综合以上分析,“核心素养”和“心理健康”都是顺应社会发展、个体成长所提出的综合个体认知、情感、价值观的多维体系,它们都有助于个体未来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进步。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个体有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对照我国的核心素养体系,心理健康为发展核心素养提供良好的心理条件,包括智力条件、情绪条件、意志条件,而个体核心素养的发展反过来也能帮助个体更好地认识自我,管理自我,适应社会,以实现人的高级需求,它们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既不能简单地将心理健康视为核心素养的一个成分,也不能在实践工作中将两者分开进行,而是要在“立德树人”的总目标的统领下,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互相渗透。
, 百拇医药
    三、聚焦核心素养发展的学校课程改革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如何开展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分为专门途径、渗透途径和支持途径,专门途径包括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渗透途径包括学科教学渗透、学生管理渗透、课外活动渗透、校园环境优化渗透、互联网渗透;支持途径主要包括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和社会心理健康教育,其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最核心的部分,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最主要的工作内容[4]。下面重点就聚焦核心素养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展开讨论。

    (一)聚焦核心素养发展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主题架构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以课程的形式,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的知识,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陶冶学生的心理品质,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它和学校里传统的学科教学课程有明显不同,强调避免知识化、学科化。目前一线教师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一般没有统一的教材,多使用地方教材和校本教材,教师在选定教学主题的时候往往感到无章可循。
, 百拇医药
    2012年,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特級教师钟志农[8]在《探寻学生心灵成长“路线图”》一书中,综合积极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结合一线心理教师、班主任的意见,提出了不同学段心育课程的主题架构,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钟启泉[9]在《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挑战与课题》中指出,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隐含着一以贯之的“真实性”诉求,即要以解决生活中真实问题为出发点。综合以上,落实到各个学校具体的课程设计中,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的选择一定要瞄准“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一核心素养的“核心特质”,结合本校的文化建设、学生培养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体现出本土化、校本化的特色,在侧重点上要有所不同。

    例如,在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为主体的学校,学生和原住地学生最大的区别在于他们面临文化融合和适应(环境适应、生活适应、文化适应)的重大课题,原生地的文化和居住地的文化差异会让这些孩子产生身份认同的问题,而身份认同直接关系到个体自我同一性的建立,所以学校有必要在学生自我意识方面加强教育。此外,由于父母工作繁忙、劳动强度大,往往疏于家庭教育,所以,青春期教育和亲子沟通教育也是这一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在中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直接面向未来的就业,所以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就应该作为重点。再比如,以自主招生为主的民办中学和普通中学的学生也有很大的不同,经过学校的选拔,学生在某一方面被“同质化”,例如学业水平普遍较高,那么他们在进入新的环境后,必然面临机会和挑战,原来的优势可能被打破,原有的自我认识也相应产生动摇,针对这样的情况,心理教师、班主任可以在认识自我、情绪调控、挫折应对等方面加强教育,帮助学生更好地度过过渡期,重新定位自我,开始全新的征程。与此同时,如果我们能够抓住这些学生综合素质良好、自尊需求强的特点,开展理想教育、领导力训练,也完全符合学生的成长定位和学校精英教育的目标[10]。
, http://www.100md.com
    总之,聚焦核心素养发展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主题的架构,要有心理学、教育学等理论依据,可以参考专家提供的框架,但是一定要结合本土和本校的实际情况对学生核心素养进行顶层设计,以学生未来的发展为导向,有针对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二)聚焦核心素养发展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施

    教育的目标在于帮助学生在走出学校后可以生活得更好,培养学生形成伴随一生的能力。因此,核心素养的培养强调基于真实生活情境中选取主题。这样的教与学更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设计并开展基于问题的学习[11]。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要开展生活化的心育——问题从学生实际生活中来,从学生实际生活中寻找解决问题的资源,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是否提高也要回到现实生活中依据实际情况作出评价。教师在课堂实施过程中,要注重课堂的生态,要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表现以及课堂进行到不同环节的动力的演变。一堂心理课、一次师生或生生互动都可以视为真实情境下的教育契机,教师可以此对学生进行引导。, 百拇医药(武雪婷?李慧梅)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参见: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大众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