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大众心理
编号:13048638
有效减少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旁观者”(2)
http://www.100md.com 2017年6月1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7年第11期
     因此,团体工作阶段应该更多地对愿意冒险暴露个人隐私的学生提供心理支持,并鼓励他们把课堂所学的技巧迁移到实际生活。课堂中,还要把合作学习的问题解决方式教给学生,以帮助学生在相互交流和思想碰撞中习得替代性经验。如何向学生传授合作学习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体呢?大概可从以下层次进行思考:

    1.小组的组合方式。小组讨论该是心理辅导活动课达到目标的一种主要形式。不管教师设计何种形式的活动,若想学生有精神上的收获,必须通过分享讨论的方法。目前,心理辅导活动课一般是在普通教室授课,因场地的限制,学生座位不可能进行很大的变化,因此可以采取“六六讨论法”或“配对讨论法”。讨论小组的划分,目的就是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让每个学生在短时间内都有表达的权利。

    2.任务的分配。以“六六讨论法”为例,在六人小组里,第一次可以由A做主持和汇报工作,B做秘书记录;第二次由B做主持和汇报工作,C做秘书记录,依此类推。该方式向学生传递着这样一种信息:在小组里人人平等,人人对团队都有责任。
, 百拇医药
    3.发言的顺序。沉默是课堂“旁观者”的典型特征,为防止这种现象的出现,在组内讨论时可以采用绕圈发言的方式来建立团体焦点,促使每个人必须思考自己将要公开表达的内容。而在班集体分享时,可以通过赋予首个发言者某种特权来调动学生的参与度,如首个发言者可以随意抽点同学来发言。

    当然,在实际操作中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沉默者”,这要求教师必须要有因地制宜的教育机智。如当教师发出邀请“你能不能说说心里的想法”时,可以借用眼神来鼓励学生向团体发言。对于习惯性沉默者,教师可以给他一个简单的任务,如“你能重复一次他刚才的说话吗?我们听得不是很清楚。”

    四、团体结束阶段:把创造的乐趣送给学生

    心理辅导活动课的结束阶段,通常采用的形式是让学生谈收获和感受、谈以后可能的行为方案,或借用音乐视频素材、大团圆的活动等推动团体的情绪到达最高点。其实,结束阶段同样需要精心设计活动,以深化学生在课堂的心灵感悟,留下美好的回忆。
, http://www.100md.com
    每次观摩心理课堂,到了结束阶段学生谈感想谈收获时,教师都或多或少感觉到学生言语中的“空”与“虚”。这不能完全说学生真的没有收获,只是有些收获难以用语言表达出来,有些收获还来不及上升到认知的层面,有些收获还没有融入个人的经验中。与其让学生把丰富的心灵感悟以苍白的语言表达出来,追求课堂结构表面的完整性,不如鼓励他们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来呈现自己在课堂上的所思、所想、所获。这其实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是一个个性化的表达自我成长的过程。如“感恩”一课,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即场诉说、日记记录、礼物赠送、拥抱、握手、欢乐頌等方式来表达内心对某人的感恩情怀。

    心理辅导活动课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一个新领域,也是落实发展性心理教育的重要依托,我们对它规律性的认识还很肤浅,本身的理论建设也尚待在实践中逐步完善。心理辅导活动课中所呈现出来的诸如各学段辅导主题的具体确定、辅导设计的有效性、辅导效果的评价标准等问题,更需要一线心理教育工作者的长期探索和总结反思。我坚信,在师生共同的努力下,心理辅导活动课也会最终形成它固有的学科模式,探索出成熟的课堂管理形式,迎来它独秀一枝的“春天”。

    (作者单位:广东佛山南海区官窑二中,佛山,528237)

    编辑/刘 芳 终校/张 帆, http://www.100md.com(陈德冰)
上一页1 2


    参见: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大众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