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7年第20期
编号:13091330
看不见的实效化“心理咨询”过程(1)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0月8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7年第20期
     〔摘要〕班主任运用元认知干预技术,分析学生性格问题背后的心理机制(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射)和核心要素(焦虑情绪),通过和学生一起运动,改变学生情绪性质并及时输入积极、健康的知识,最终高效、彻底解决了学生的问题,促进了学生的积极转变。

    〔关键词〕元认知干预技术;条件性情绪反射;个案辅导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7)20-0052-04

    许多教师为了使自己的职业能力更上一层楼而学习心理学,其中有不少人反映说,他们花了很长的时间和很高的费用学习了很多心理学知识之后,工作能力并未显著提高,有的甚至还会把简单的事情搞得很复杂而导致工作效率的降低。其实出现这些现象并不奇怪,因为有些教师过于追求心理咨询治疗的形式而忽略了心理咨询治疗的本质,即心理辅导过程中的科学世界观和心理观。世界观、心理观导向问题,就像指南或导航仪一样,制约着你对心理现象的分析、解决方案设计、实施方案的方向路线与效果[1]。

    在我做高中班主任工作的过程中,有一次班上新来了一名严重孤独,拒绝与同学交谈,不回答老师问话,不学习,沉迷于手机游戏的男生,各科教师都在试着和他沟通,失败后就放弃了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70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