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效应驱动下的政治生“动”课堂探索(1)
〔摘要〕一节成功政治课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学生能积极参与和融入课堂。作者基于常见的几种心理效应,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尝试了让学生在政治课堂“动”起来的做法。〔关键词〕心理效应;政治课;生“动”课堂;探究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7)22-0066-03
在倡导学科核心素养的今天,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学会求知的能力已成为广大教师的教学价值取向。衡量一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和融入课堂[1]。如何在政治课堂上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不少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了尝试,但效果并不明显。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几个常见的心理效应出发,总结了让课堂生“动”起来的几点做法。
一、激“动”—心理维度
系列位置效应实验研究表明,在学习过程中,前端和后端的学习要比中间的学得快。人在进行某种记忆活动时,头尾部分的记忆效果明显优于中间部分。根据系列位置效应原理,在45分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对知识的关注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所改变。因此,除了充分利用好头尾两个高效记忆期外,我们可以在课堂教学进行20分钟左右时,制造“激动”环节,以提高该时期的学习效率。教师此时要结合课堂教学和学生课堂状態采用实际情境创设、问题引领、合作讨论等方式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05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