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7年第26期
编号:13082209
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边界”刍议(1)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0月8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7年第26期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兼职教师需要对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的“边界”进行思考,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明确的区分度。主要解决:在品德课堂前的徘徊——寻找目标边界;在班会活动前的张望——探究形式边界;在专业动议前的冒失——实践策略边界。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边界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7)26-0039-03

    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多为兼职教师,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科的特点往往不够鲜明,犹如兼职教师多样的身份,混淆进了品德课、班会等课型特点。如何走出这种“混搭风”,把握心理健康教育学科特点?我们需要对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的“边界”进行思考,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区分度。

    一、在品德课堂前的徘徊——寻找目标边界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思想品德课程较为接近,课堂上极易出现学科特点“边界”不清的现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主要涉及六个方面的内容:认识自我、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生活择业、生活与社会适应,目前新编的鄂科版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每个单元都包括了“生活适应”“学习辅导”“人际交往”“自我与情绪调节”四个领域,并螺旋上升地推进。思想品德课程主要涉及“愉快、积极地生活”“健康、安全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了解自我及认识自我”“促进社会性发展”等内容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04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