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人际交往敏感的个案辅导报告(2)
3.重复性交往背后的诉求
听了小宇的陈述,我没有围绕“是不是同性恋”展开探索,而是把辅导方向定在弄清“他需要寻找一段积极关系”的心理诉求上。
师:与你交往的这些男生中,什么样的个性吸引你?
生:知道你的需求,很大气,可以掌控一切等。
然后,我询问了小宇的爷爷、奶奶、妈妈和妹妹在他眼中是怎样的人,最后问道:“爸爸是个怎样的人?”
生:爸爸脾气暴躁,很冲动易怒。小时候,我作业不会做,他会凶我。
师:与你父亲之间有没有发生过令你难以忘怀的事情?
小宇想了一点时间,说“有”。
, 百拇医药
生:读小学时,父亲在开车,自己坐在后面,不知道什么原因,与父亲发生了争吵。父亲就停下车,让我出去。我就下了车,坐公交车回家,在公交车上还摔了一跤。
师:爸爸赶你下车那一刻,你有什么期待?
生:我希望爸爸能原谅我,把我叫回去,但是没有。
师:内心感受是什么?
生:委屈、生气、被抛弃。
师:与你交往的男生中,在外貌或性格方面,是否与父亲有些相似?
生:是的,都有些外向,喜欢开玩笑,但我都是把玩笑当真的。当我一听到“滚、出去、走开”,我就不开心,会发火。
师:你有没有觉得,你与不同的男生交往,其实是在寻找你心目中的父亲,能理解、体谅你,但是你还没有找到,于是你就一直在寻找。
, 百拇医药
生:好像是这样的(沉思)。
(二)探寻独处时产生“被抛弃”感的原因
师:独处对你意味着什么?
生:被抛弃,我很害怕这种感觉。
师:你曾经有过被抛弃的经历吗?
小宇在陈述中梳理自己的思路。由于父母的婚姻危机,母亲与家庭其他成员关系不合,母亲一直表达“自己在家里就像一个外人”的真实感受,小宇感知到这些信息,并在头脑中进行认知演练;小宇在与家庭成员相处过程中,觉得全家人都围着他转;小宇在初一时,曾因为与一女生发生矛盾,被学习小组其他同学孤立,时间长达半个学期;这些可能都是小宇独处时产生“被抛弃”感觉的重要原因。小宇是如何应对独处的呢?
生:初中时,如果没有人理我,我会向老师请假回家。现在,身边有很多同学会来安慰我,陪伴我。
, http://www.100md.com
师:你一直掩藏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想法,以讨好的姿态与人交往,就是为了有人陪。但是,当他们不能以你期待的方式对待你时,你会寻找下一个交往对象。
结束此次辅导前,给小宇布置了家庭作业,运用下面的表格(表1),记录自己与同学间的实际交往情况。
3.运用空椅子技术改变“讨好型”沟通方式
运用“他人对话式”空椅子技术,促使小宇与“同桌”进行开诚布公的对话,从而使小宇可以站在同桌的角度考虑问题,然后去理解同桌。具体操作:在沙发上放两个抱枕,小宇坐到沙发上拿着一个抱枕时,就扮演自己;坐到沙发上拿着另一个抱枕,就扮演同桌,两者展开对话。
师:上周布置的任务完成了吗?
生:仔细观察,发现与同学之间的沟通,值得一说的有很多。
, 百拇医药
师:具体发生了什么呢?
生:上周五晚自修结束,我、同桌、他(同桌的好友)三人一起走回寝室。我没吃晚饭,想去吃点东西。就往前走了几步,他问道:“你要去吃夜宵吗?”我说:“是的。”他说:“我不想去。”并问我同桌:“你也要去吃夜宵吗?”同桌说:“你不去,那我也不去了。”此刻,我停下來,说:“既然你们都不去,那好,我也不去了。”后来,同桌到学校超市买了些吃的,他叫了外卖,只有我一个人没有吃东西。
师:好,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下角色扮演吧!我拿了两个抱枕,其中一个是同桌,还有一个是他(同桌的好友)。对于这件事,你有什么对你同桌说的?(面对着代表同桌的抱枕1。)
生:你为什么要这么对待我?我认为我对你要比他对你好得多了。你为什么跟他这么亲密,而对我不像对他那样呢?
让小宇站到抱枕1的后面,成为同桌,对自己说。(面对代表自己的抱枕3。)
, 百拇医药
生:你是不是喜欢我?我不喜欢被别人议论我们的关系不正常,你还是离我远些。
师:还有没有其他要说的。
生:你不要老是粘着我好吗?我们没有必要每时每刻都在一起。
师:听了上述这段话,你有什么想法?(让小宇回到自己的立场。)
生:可能我跟同桌之间只适合做一般的朋友,我应该去找志同道合的人做更亲密的朋友。
五、效果和反思
(一)辅导效果
小宇与不同的男生进行交往,是希望能找到一个男生能理解自己,体贴、关爱自己,不开心时可以谦让并宠爱自己。而这些需求,是因为在父亲身上得不到导致的一种补偿心理,明白这点之后,小宇改变了自己是“同性恋”这一想法,对自身的性别取向进行了更深入、广泛的探索。
独处时会产生“被抛弃”的感觉,为此,小宇采取“讨好型”的沟通方式,希望身边有更多的朋友能陪伴自己,但事与愿违,引发了更多的矛盾。小宇意识到与人交往时,要改变自己的沟通方式,真诚、适宜地表达自己。
(二)辅导反思
萨提亚提出内在冰山的概念,它是一个心理分析模型。个人内在冰山共分成七个层次,依次是:行为、沟通方式、感受、认知(想法)、期待、渴望、自我(本性)。逐步深入时,我们看待一个人的行为,就不再仅仅停留在表面,而同时看到导演这一切的心理需求。
(作者单位:浙江台州市玉环县楚门中学,台州,317605), http://www.100md.com(李金福)
听了小宇的陈述,我没有围绕“是不是同性恋”展开探索,而是把辅导方向定在弄清“他需要寻找一段积极关系”的心理诉求上。
师:与你交往的这些男生中,什么样的个性吸引你?
生:知道你的需求,很大气,可以掌控一切等。
然后,我询问了小宇的爷爷、奶奶、妈妈和妹妹在他眼中是怎样的人,最后问道:“爸爸是个怎样的人?”
生:爸爸脾气暴躁,很冲动易怒。小时候,我作业不会做,他会凶我。
师:与你父亲之间有没有发生过令你难以忘怀的事情?
小宇想了一点时间,说“有”。
, 百拇医药
生:读小学时,父亲在开车,自己坐在后面,不知道什么原因,与父亲发生了争吵。父亲就停下车,让我出去。我就下了车,坐公交车回家,在公交车上还摔了一跤。
师:爸爸赶你下车那一刻,你有什么期待?
生:我希望爸爸能原谅我,把我叫回去,但是没有。
师:内心感受是什么?
生:委屈、生气、被抛弃。
师:与你交往的男生中,在外貌或性格方面,是否与父亲有些相似?
生:是的,都有些外向,喜欢开玩笑,但我都是把玩笑当真的。当我一听到“滚、出去、走开”,我就不开心,会发火。
师:你有没有觉得,你与不同的男生交往,其实是在寻找你心目中的父亲,能理解、体谅你,但是你还没有找到,于是你就一直在寻找。
, 百拇医药
生:好像是这样的(沉思)。
(二)探寻独处时产生“被抛弃”感的原因
师:独处对你意味着什么?
生:被抛弃,我很害怕这种感觉。
师:你曾经有过被抛弃的经历吗?
小宇在陈述中梳理自己的思路。由于父母的婚姻危机,母亲与家庭其他成员关系不合,母亲一直表达“自己在家里就像一个外人”的真实感受,小宇感知到这些信息,并在头脑中进行认知演练;小宇在与家庭成员相处过程中,觉得全家人都围着他转;小宇在初一时,曾因为与一女生发生矛盾,被学习小组其他同学孤立,时间长达半个学期;这些可能都是小宇独处时产生“被抛弃”感觉的重要原因。小宇是如何应对独处的呢?
生:初中时,如果没有人理我,我会向老师请假回家。现在,身边有很多同学会来安慰我,陪伴我。
, http://www.100md.com
师:你一直掩藏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想法,以讨好的姿态与人交往,就是为了有人陪。但是,当他们不能以你期待的方式对待你时,你会寻找下一个交往对象。
结束此次辅导前,给小宇布置了家庭作业,运用下面的表格(表1),记录自己与同学间的实际交往情况。
3.运用空椅子技术改变“讨好型”沟通方式
运用“他人对话式”空椅子技术,促使小宇与“同桌”进行开诚布公的对话,从而使小宇可以站在同桌的角度考虑问题,然后去理解同桌。具体操作:在沙发上放两个抱枕,小宇坐到沙发上拿着一个抱枕时,就扮演自己;坐到沙发上拿着另一个抱枕,就扮演同桌,两者展开对话。
师:上周布置的任务完成了吗?
生:仔细观察,发现与同学之间的沟通,值得一说的有很多。
, 百拇医药
师:具体发生了什么呢?
生:上周五晚自修结束,我、同桌、他(同桌的好友)三人一起走回寝室。我没吃晚饭,想去吃点东西。就往前走了几步,他问道:“你要去吃夜宵吗?”我说:“是的。”他说:“我不想去。”并问我同桌:“你也要去吃夜宵吗?”同桌说:“你不去,那我也不去了。”此刻,我停下來,说:“既然你们都不去,那好,我也不去了。”后来,同桌到学校超市买了些吃的,他叫了外卖,只有我一个人没有吃东西。
师:好,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下角色扮演吧!我拿了两个抱枕,其中一个是同桌,还有一个是他(同桌的好友)。对于这件事,你有什么对你同桌说的?(面对着代表同桌的抱枕1。)
生:你为什么要这么对待我?我认为我对你要比他对你好得多了。你为什么跟他这么亲密,而对我不像对他那样呢?
让小宇站到抱枕1的后面,成为同桌,对自己说。(面对代表自己的抱枕3。)
, 百拇医药
生:你是不是喜欢我?我不喜欢被别人议论我们的关系不正常,你还是离我远些。
师:还有没有其他要说的。
生:你不要老是粘着我好吗?我们没有必要每时每刻都在一起。
师:听了上述这段话,你有什么想法?(让小宇回到自己的立场。)
生:可能我跟同桌之间只适合做一般的朋友,我应该去找志同道合的人做更亲密的朋友。
五、效果和反思
(一)辅导效果
小宇与不同的男生进行交往,是希望能找到一个男生能理解自己,体贴、关爱自己,不开心时可以谦让并宠爱自己。而这些需求,是因为在父亲身上得不到导致的一种补偿心理,明白这点之后,小宇改变了自己是“同性恋”这一想法,对自身的性别取向进行了更深入、广泛的探索。
独处时会产生“被抛弃”的感觉,为此,小宇采取“讨好型”的沟通方式,希望身边有更多的朋友能陪伴自己,但事与愿违,引发了更多的矛盾。小宇意识到与人交往时,要改变自己的沟通方式,真诚、适宜地表达自己。
(二)辅导反思
萨提亚提出内在冰山的概念,它是一个心理分析模型。个人内在冰山共分成七个层次,依次是:行为、沟通方式、感受、认知(想法)、期待、渴望、自我(本性)。逐步深入时,我们看待一个人的行为,就不再仅仅停留在表面,而同时看到导演这一切的心理需求。
(作者单位:浙江台州市玉环县楚门中学,台州,317605), http://www.100md.com(李金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