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7年第35期
编号:13207364
最美的教育是陪伴(2)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2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7年第35期
     从小谦的故事中可以看到,来自父母的好的陪伴是孩子成长中的强大助力。什么样的陪伴是有效陪伴呢?还记得热门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中有一段刘烨和儿子两个人在车上的情景,刘烨专心玩着手机,诺一一个人无聊地看着窗外,突然对刘烨说:“爸爸我做了一个梦,梦到观音菩萨让我陪你聊会天。”天真的言语里我们看到了小诺一的无聊和孤单,虽然有爸爸在身边却形同虚设。原来,陪伴不仅仅是“我在你旁边”。

    三、什么是高质量的有效陪伴

    陪伴意味着看见对方。曾经有一位很喜欢踢足球的学生分享过一个故事。小学时候,有一次踢完足球后感觉畅快淋漓,带着这份满足和快乐,他迫不及待地想回家和爸爸分享,刚说没两句,爸爸立刻接过话鼓励孩子:“踢足球,这个爱好很好啊,锻炼身体,培养意志力,你要好好坚持下去,踢好球!”

    听完这句话,儿子感觉身体里流动的能量一下子全被憋回来,淤堵在心中,愤怒却又无从发泄,因为爸爸没有说错任何话。作为父母的成年人,大家都有一套自己认可的价值观念,在和孩子交流的过程中很容易想要把自己认为正确的东西教給孩子,而忽视了孩子真正想要表达的内容。孩子踢球的体验、满足的表情,流动着一个生命的存在感。踢足球带来的功能价值,是头脑总结出来的“它”,“它”并非不能存在,踢球确实附带强身健体、磨炼意志等很多好处,但如果你只能看到“它”,听不到孩子快乐而急促的呼吸、看不见他满足的表情,孩子由内而外散发的快乐也不能感染你,引起你的心理共振,那么,你和孩子根本不存在于一个空间。你所谓的“陪伴”对孩子而言没有任何价值。

    好的陪伴是不以改变对方为前提的。作为父母,教育孩子似乎是一种天职和本能,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事情,父母最常想到的是从这件事情里,我可以教给孩子什么。所有的教育和学习都是以改变孩子为目的,潜意识里就是在承认孩子还不够好,所以我要随时改变他。纵使我们的孩子还不够完美,但相比父母的无时无刻不在的鞭策,他们更需要理解和接纳,真正的好的陪伴是孩子能感受到父母走进了他们的世界却没有强行改变他们。关注,但不打扰。这应该就是孩子们最喜欢的陪伴状态。

    不强行改变并不意味着没有对孩子的引导,最好的教育是陪伴中的分享和示范。孩子是父母个性和行为习惯的镜子,近期央视大型纪录片《镜子》就以一个个鲜活的例子阐释了其实对孩子影响最大的绝不是父母的长篇大论,而是他们从父母身上学习到的每一个动作,每一种应对方式。陪伴中父母能做到真诚与耐心,孩子就不会焦躁和做作;陪伴中父母能接纳孩子的所有情绪,孩子就会形成良好的安全感和自尊心;陪伴中父母能和孩子一起坚持,面对挫折时孩子就不会轻言放弃。

    家庭里最美好的语言是“我陪着你长大,你陪着我变老”。当我们都肩负起这份陪伴的责任时,爱就会自然地流动,成长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作者单位:湖南省长沙市长郡梅溪湖中学,长沙,410205)

    编辑/左文萍 终校/温尔虹, 百拇医药(王圆方)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