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8年第2期
编号:13202781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九化一思考”(1)
http://www.100md.com 2018年1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年第2期
     〔摘要〕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日益规范与科学化,但制约其深度发展的诸多因素同样不容忽视。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实现课程地位合法化,破除政策障碍。开课力度需强化,教学思维去“问题化”,教学方法综合化,教研活动需要常态化,教材开发与设计需要校本化。面临新的课程方案和高考改革,心理健康课堂需要开展选择教育。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课;课程地位;心理教学研究;选择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02-0028-03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修订版)》把开展心理健康专题教育作为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与方法,同时强调“专题教育可利用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以下简称“心理课”)。”[1]开设心理课,将心理卫生、团体训练等内容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已成为广大中小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直接方式、专业化途径[2]。本课题研究中发现,心理课教学内容已日益规范化,教学与辅导方法正走向科学化,各地围绕心理课堂教学与学生心理发展的教研活动也陆续增多。但面向全体学生,以发展性指导为原则的心理课(含心理讲座、团体辅导与训练等形式)并没有达到普及的程度,教师队伍方面专业人无法“专职化”的情况堪忧,现阶段,实现心理健康课堂深度发展,需要破除诸多的制约因素。

    一、课程地位合法化

    经过多年的教学与实践探索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52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