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8年第4期
编号:13242221
巧用SFBC,化解师生冲突(2)
http://www.100md.com 2018年2月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年第4期
     自修课上,笔者发现一名学生在玩手机后当即缴下了手机,并扬言要打电话给家长。没想到,一听到“打电话给家长”,该生突然冲动地上前抢夺手机,同时哭叫着:“不准打电话!”很明显,“打电话给家长”是一根导火线,如果继续纠缠于此,一场师生冲突在所难免。意识到这点后,笔者迅速平息怒气,改变口气:“电话可以暂时不打,但你得告诉老师,打了电话会发生什么。”通过师生对话,笔者了解到原来该生的父母离异,他跟着母亲,读四年级时(当时笔者还不是其班主任),因为做错了事,老师打电话告诉他的家长,结果母亲无心工作,一只手差点被机器卷了进去。虽然没出大事,但一根手指血肉模糊,肿了整整一个月!后来,每当老师说要打电话通知家长,该生就担心妈妈会再次出事,情绪也因此变得特别冲动。换言之,在这起事件中,该生之所以不让老师打电话给家长,并非老师所猜想的怕家长责罚,而是出于对母亲的担心,这显然是一个正向的关怀。于是,笔者回避了课堂玩手机的问题,而是充分肯定了该生对母亲的关爱之情:“真没想到‘别打电话’背后藏着如此令人感动的原因!”不仅如此,笔者立刻拨通家长电话,把孩子的这份孝心向家长传达。打完电话,师生之间也成功建立了和谐信任的关系,笔者趁机鼓励该生寻求更好的方法表达对母亲的爱:“听到你的妈妈快乐的声音真是叫人愉快呢!我几乎能想象出你的妈妈笑容满面的样子,相信她这一天一定过得特别好。这样的电话真想每天都能打一个呀!孝顺的男子汉,说说看,下一步可以做点什么让老师过把打电话的瘾呢?”通过这样的引导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66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