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8年第9期
编号:13233010
与“任性”共处(2)
http://www.100md.com 2018年3月2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年第9期
     活动方法:

    (1)把学生分成两部分,准备两种任务纸,分别发给学生,要求学生按任务纸上的指示去做。一部分学生得到的任务是: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尽量克制自己不要去想“白熊”;另一部分学生得到的任务是:认真地听故事,并且记录听故事的过程中自己想起白熊的次数。

    (2)教师讲述一段有关白熊的故事(故事内容为白熊的生活习性介绍)。

    (3)请两组学生报告自己想起白熊的次数,并且进行对比。

    学生思考与分享:

    (1)为什么接到控制任务的那组同学想起白熊的次数更多?

    (2)克制不要想“白熊”的那部分同学讲述一下感受。(本来想克制不想,却反而想得更多)
, http://www.100md.com
    (3)如果不想“白熊”是自制力的表现的话,从这个活动能看出什么规律?

    教师总结:(展示ppt)反弹效应——有时候我们越努力克制一个想法,反而会让这个想法更加强烈。

    (三)活动三:转变你的关注点

    教师导语:在自我控制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告诉自己“不要”“不能”,其实我们每说一次“不要”“不能”,这个想法就会很自然地在我们的脑海里面出现一次,进而得到加强,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越想压抑的思想反而会更多出现的原因。如果我们用拒绝、压抑的方式不能达到有效的自制,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学生思考并且回答)对,我们可以尝试接受、接纳这个想法,怎样才能做到呢?我们可以转换一下思维方式。

    活动方法:

    (1)让学生用“我不要”的句子写下一个自己想要通过自我控制去消除的行為或者坏习惯;
, 百拇医药
    (2)思考这个行为和习惯改变后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好的转变,然后把这个转变用“我想要”的句子写下来;

    (3)请部分学生进行分享。

    教师总结:接纳自己内在想法,转变关注点,更有效地控制外在行为。

    三、总结

    活动:自制力丝带

    教师导语:今天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探讨了如何通过自制力去控制自己一些任性的想法:可以通过记住自己最初的目标、集中注意力、接纳自己内在想法、改变关注点的方式。比起压抑和拒绝,用接纳的方式会效果更好。

    最后,我想送给大家一个小小的纪念品——一根细细的丝带,大家可以把它系在显眼的地方,以后遭遇“任性”时,这个丝带能够提醒我们不被任性控制,而是能够冷静应对,学会与“任性”共处。
, http://www.100md.com
    教师给学生分发丝带,课程结束。

    【活动反思】

    本活动从“自制力”的反面“任性”切入,课前的调查从学生自己的切身经历说起,能有效地引起学生对活动主题的兴趣,更自然地引出“自制力”这一主题。课上通过三个主题活动,让学生感受和领悟自制力更深层的内涵以及提升自制力的使用技巧。“记住自己的目标,接纳自己的想法,改变自己的关注点”,这些技巧容易迁移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教师还向学生展示了自制力的另外一种表现方式:学会与任性共处,且不被任性控制。最后一个环节发放自制力的丝带,提醒学生把课上学到的技巧运用到生活中,进一步促进技能目标的达成。

    课上,学生兴趣盎然,亲身体验,获得感受。不足之处:在活动分享中问题设置有点过多,因此学生讨论的时间短。

    参考文献

    [1]谭树华,郭永玉.有限自制力的理论假设及相关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16(3):309-311.

    [2]张冲,孟万金,王新波.中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现状调查和教育对策[J].中国特殊教育,2012(3):80-85.

    [3]周莉莉.大学生课堂学习自制力结构测量与探索[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3,33(2):160-163.

    [4]凯丽·麦格尼格尔儿.自控力[M].北京: 印刷工业出版社.2014.

    (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山市旅游学校,中山,528400), 百拇医药(郑碧莹)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