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8年第10期
编号:13230481
基于学生立场的学习型课堂创建(1)
http://www.100md.com 2018年4月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年第10期
     〔摘要〕“学生立场”就是要使课堂回归发展学生的教育教学本义。然而,现实不少课堂教学中,学生被异化、被控制、被抛弃,学生立场遭遇困境。文章提出了在变教师讲为学生学、变记中学为做中学、变个人学为互动学等方面进行“学生立场”的超越,从创设情境(激学)、明确任务(探学)、主动建构(悟学)、实践反思(用学)等四个阶段来实践“学生立场”,进行学习型课堂的构建。

    〔关键词〕学生立场;学习型课堂;做中学;悟中学;迁移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10-0026-04

    无论是教育理论工作者,还是教育实践工作者,都知道教育是关于人的学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遗憾的是,关于学生与学法的研究还是处于弱势。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依然习惯地将儿童视为“小大人”,用成人世界的规则去控制学生[1]。于是,学生成为对象化、口号化的“词和人”。学生要么成为产品,全由教师加工;要么成为白纸,任由教师涂描。这种只教书无育人,重知识轻生命的课堂样态,显示“学生立场”的严重缺失。“学生立场”就是要使课堂回归“发展学生”的教育教学本义,把学生当成学生,尊重学生的生命价值和个性差异,通过促进学习让学生走向全面发展。简单来说,“学生立场”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的“异质”相互碰撞,促使学习真正发生。学习型的课堂就是“学生立场”的课堂。
, 百拇医药
    学习无处不在,当学生试图更好地理解所生存的周围环境时,努力应对新的挑战时,赋予个人生活中各种事件以意义时,就已经在学习。学生的身、心、神同时在课堂上,真正意义的学习才会发生[2]。也就是说,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真正的体验和感悟。因此,教师坚持“学生立场”,就是要变自己讲为学生学、变记中学为做中学、变个人学为互动学,从激学、探学、悟学、用学等四个环节来展开课堂教学活动,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一、学生立场的困境

    学生的发展是课堂的起点,也是最终归宿。这就是说,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要基于学生发展的现状,目的是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笔者研究发现,现实不少的课堂中,学生被异化、被控制、被抛弃,“学生立场”被“教师中心”取代。

    (一)学生被异化

    学生就是学生,不是其他。只有把学生当成活生生的、有无限发展可能性的人,才能焕发课堂的活力。在不少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眼中只有教材或知识,追求的是课堂教学形式的花哨;教学目的也多是国家意志、社会需要、家庭命运改变、社会地位提升等工具价值取向,背离了课堂促进学生生命发展的应有逻辑。把课堂教学变成了知识的累积,把知识的累积又简单肢解为内容的记忆和机械的训练。学生成为接收知识的容器,课堂变成训练学生的工厂。学生被培养成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 百拇医药
    (二)学生被控制

    学生是成长中的个体,需要教师更多的关怀、具体的引导和提供更多的發展自由与空间。然而,很多课堂习惯以“控制”为主,教师“如同驾驭物一样驾驭儿童”[3]。学生在课堂上鲜有声音,只需要按照老师的要求,被动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于是,教师过多关注纪律和教学环节的流畅性,唯独缺少对学习主体的关切、关怀、关爱。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与回应欠缺,学生成为“既听话又懂事”的没有思想的好孩子。

    (三)学生被抛置

    优质高效课堂理应是教师和学生两条腿走路的课堂,是师生协商、共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课堂。但在现实的课堂中,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二元思维盛行,课堂中教师与学生、课程与学生、资源与学生之间往往彼此对立。由于教师强势介入学生场域之内,发挥课堂主体角色,占有了绝对的学习话语权,因此,学生要么被放任不管,要么被严加管束。课堂经常在“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学生中心”之间来回折腾,“学生立场”面临严峻的挑战。
, 百拇医药
    二、学生立场的超越

    课堂教学就是让学生的身体、嘴巴、大脑动起来,让学生自由而开放地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在学习中体验、体验中感悟。同时,积极与他人合作,形成学习共同体。所有的这些学习活动,都要在教师的引导和参与下,让学生合作完成。否则教和学没有了统一,只有对立,课堂生命活力的提升只能是一种神话。

    (一)变教师讲为学生学

    评价一节课的好坏,不是看教学设计多么新颖,教师讲得多么流畅与生动,而是要看学生有没有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学生学了并且学会了,这样的课堂才是学习型的课堂。因此,教师要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学生会的或一学就会的坚决不讲,学生学了也不会的坚决不讲,学生似懂非懂的,启发诱导、适当讲解。讲多讲少只是形式的问题,关键是不管怎么讲都要“基于学”和“为了学”。教师要学会把知识融入问题情境中,激活学生学习的欲望,维持和增进学生学习的动机水平。学生要去除依赖心理,解除听讲的惯性。在教师的指导、引导下,主动探究、深度思考、勇于体验、积极表达。学生从来就不是课堂教学的客体,只是教师在机械论范式的影响下把学生当“物”或“产品”看待,课堂只有灌输、独白与管束,扼杀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与创新潜力。如果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进一步凸出,课堂也就没有了活力。
, 百拇医药
    (二)变记中学为做中学

    学习离不开记忆,因为学习和记忆都和经验有关。学习是基于经验的身心的一种变化,记忆是人脑对经验的一种反映。可见,采用背诵、抄写、填空、辨析、默写、问答、反复操练等记忆手段来学习,并不过分,甚至必须[4]。但是,记忆不能成为学习最重要的或者惟一的方式。卢梭曾说:“你的学生学习地图,我的学生制作地图。”华东师大吴刚平教授指出:“做中学获得方法性知识,解决的是会学的问题。”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是促进学生从学会走向更具后劲和可持续的会学与乐学。陶行知先生将杜威的理论与方法中国化和具体化后,认为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情怎么做就要怎样学,在做上学才是学生。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要边做边学,边学边做,手脑并用。教师要做的是帮助学生确定具体的、可操作的、可评价的学习目标,提供典型的、丰富的、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的活动资源,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分类指导,不断激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共生。, 百拇医药(陆春庚)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