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8年第13期
编号:13227775
与过去做朋友
http://www.100md.com 2018年5月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年第13期
     〔关键词〕创伤;原生家庭;接纳;滋养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13-0077-02

    那过去了的,终将成为美好的回忆。

    ——普希金

    假期里和朋友一起聊天,当聊到了过去的事情时,气氛略显沉闷,因为这位朋友的过去在他自己看来比较糟糕,所以,现在提起来仍觉得旧伤复发,诸如感慨“我的人生太不幸了,要不然也不会成为这个样子。”

    的确,类似朋友的情况几乎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个体从出生到死亡,总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总会经历一些事情,而且这些事情也一定会根据我们的个人标准判断分为好与坏,在时间这个轴上,事情总有先后,于是就有了过去、现在和将来。所以,回忆起好的事情,就会美滋滋,甜蜜蜜,回忆起不好的,则是悲痛欲绝,仿佛昨日。
, 百拇医药
    严格地讲,如果时间一直存在的话,一切的现在都会成为过去。因为过去是相对于现在来说的。

    比如说生命的某些时候,总会经历一些事情(对于自己来说是这样那样的创伤):一次失败的婚姻,一次刺耳的责骂,一次痛苦的经历等等,虽然随着岁月的积淀,这些都会慢慢变成自己的人生故事,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诸如此类的故事似乎并没有消失或遗忘,而是在心中盘桓不去,隐隐作痛,成为敏感的话题,时不时地出来一下,让当事人觉得每一次的回忆似乎都是一次迫不得已的重复,将我们拉回往事中,活生生的场景,让我们无法释怀,有时甚至是时隔多年回想起来,那伤口仍然鲜血淋淋,甚至是丝丝冒着青烟,令人不忍直视,只是因为那段经历在自己的不断复习与巩固下,早已刻骨铭心。

    面对这些事情,有人因为太痛苦,干脆不回忆,谁知欲盖弥彰,越是不去回忆,越是在心中若隐若现;有人选择欺骗自己,对自己说那不是真的;有人则是习惯抱怨命运或生活的不公等等。

    但静下来想想,这种情况当真不能改变了吗?这个“魔咒”当真就没有其他办法解除了吗?其实不是。
, 百拇医药
    比如以原生家庭为例,在心理学及心理治疗中,都很在乎原生家庭对于个体的影响,认为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个体的一生,比如我们的很多价值观、性格特点、处事方式、沟通能力等等。就像下面的例子:

    我脾气这么差,是因为我有一个脾气暴躁的母亲;

    我这么懒惰和大男子主义,是因为我父亲在我母亲的面前也是这样;

    我性格这么敏感,是因为我的父母感情不和,经常争吵;

    我经营不好婚姻,是因为我的父母也经营不好婚姻。……

    诸如此类,数不胜数。如此看来,影响的确很大,有些甚至是伤筋动骨的感觉,所以我们会情不自禁地把生活中所积累的怨气和不满都扣在原生家庭这个“黑锅”上面,认为现在的一切都是父母的错,现在所有的失败都是原生家庭造成的。这样一来对于自己的缺点和生活的失败通通有了合理的解释,其实这种情况不应该成为我们不改变或不前进的理由和牢笼,这种情况的发生和我们的选择是两码事,除了以上的选择,还有其他很多选择。
, 百拇医药
    就像这个故事:有一头熊,一直被关在一个窄小的笼子里,只能站着,不能坐下,更不用说躺下。当人攻击它的时候,它最多只能抱成一团来应对。后来,它被从这个窄小的笼子里解救了出来,但不可思议的是它仍然一直站着,仿佛不知道自己已获得自由——可以坐,可以躺,可以跑,还可以还击。

    小故事大道理,这是我们每个人的人生故事缩影,看到这个故事,估计很多人会说:为啥能走了还不走呢?

    几乎每个人都会出现“当局者迷”的情况,我们习惯以过去来看将来,我们长大了,离开了家,但我们仍然坚持一直待在一个虚幻的家中,并继续沉浸在从家中形成的逻辑里,即便这个家庭很糟糕。

    你如果不小心选择这样做了,必定有两个原因在其中:

    一是你是如此的爱(恨)你的家庭,以至于他们给你的东西你想都不想就全盘接受,也似乎要用这种方式和原生家庭产生连接,来证明你是这个家庭中的孩子或一分子。
, http://www.100md.com
    二是你是如此偷懒而不想长大,如果说小时候需要通過家人来看这个世界,那么现在长大了,自己有能力看这个世界了,不再是过去那个无助的、没有能力的、依赖父母而生存的孩子了,完全可以自己看世界,这样才能看到自己的世界,你却还要通过家长的眼睛来看世界,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现实中选择这样做的人还真不少。这些人认命的背后,是有点太任性了!

    “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想想就会知道,没有哪个人是不经历痛苦的,况且本身这个就是以自己的主观意识来判断的,关键是怎么看待这种经历,对于诸如原生家庭等过去的不良影响,除了抱怨和认命,还有更好的选择。就像在赛跑中,若是起点跑慢了,那中间的速度可以调整,完全可以加速,为啥非要说:“我起点不好,我肯定赢不了了?”过去只能决定我们人生的起点,至于中间的过程和最后的终点,完全可以由我们自己去改变。

    对于过去我更愿意将其作为一种经历,而不是负担,就像南非总统纳尔逊·曼德拉的例子,他曾经在罗德岛上被关押了27年,受尽折磨。在他的总统就职典礼上,他恭敬地向三个曾关押他的看守致敬,令在场的所有来宾以至整个世界都静下来了。他说:“当我走出囚室、迈过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其实仍在狱中。”

    这和佛家说的“放下过去,即是新生”,一模一样。当我们接受了过去,过去这东西似乎一下子就从阻碍自己发展的东西变成了人生的巨大财富。过去仿佛就像一个人,日思夜想渴望回家,但是我们每次都大门紧锁,还说:“这个人我不认识。”想想看,这是怎样的一种境况?门外的那个人又怎么不找事呢?每个人的所谓的过去一直陪伴在自己的身边,从未走远,不离不弃,也是自己最忠实的朋友。关键是自己如何对待这位朋友了。

    有一首歌叫跟往事干杯,这种诠释恰如其分,所有的好与坏,都是我们所做的评判。既然如此,举起酒杯,满满地斟上人生的醇酒,干杯吧!

    (作者单位: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教学研究室,郑州,450000), 百拇医药(易利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