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8年第36期
编号:13331674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http://www.100md.com 2018年12月2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年第36期
体验式学习,自我认知,心理成长
     〔摘要〕本文立足于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际,指出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要以学生的活动和体验为主,着重对体验式学习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和运用方法进行探究,尝试提出一些思考方法和教学策略。

    〔关键词〕体验式学习;自我认知;心理成长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36-0039-02

    国家教育部制订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多处提到要提高学生的自我体验,主要涉及情绪体验和人际关系体验两个方面。同时在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中强调心理健康教育课应以活动为主,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包括团体辅导、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情景剧、专题讲座等。心理健康教育要防止学科化的倾向,避免将其作为心理学知识的普及和心理学理论的教育,要注重引导学生心理、人格积极健康发展,预防学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因此,加强活动开展,突出体验式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自我认知能力,强化心理调控能力,是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

    体验是指个体通过某种真实的或虚拟的情境经历,获得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方面意义建构和价值生成的一种活动和心理感受。体验式学习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体验应当贯穿于整个学习(成长)过程的始终,是以体验为基础的持续过程。体验式学习是一个适应世界的过程。我们应当领悟学习即适应,是一个全身心投入的过程,是个体全部功能的整合。体验式学习是个体与环境之间连续不断的交互作用过程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93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