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模式的探索(1)
〔摘要〕本文以山东省烟台十四中初一、初二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探索以“活动”和“体验”为核心的心理健康活动课模式,经过三年多的实践摸索,认真按照各阶段部署进行,初步探索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模式,经过实践验证,在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和塑造学生健全人格方面效果突出。
〔关键词〕课程模式;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02-0028-03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和工作节奏的加快,应激状态的持续,竞争压力的增大,人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出现了失衡。以上各方面因素给在校学生的身心成长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和伤害。比如由考试压力引发的焦虑烦躁;不良情绪导致的人际关系紧张甚至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无理想、无目标状态导致的终日不思进取;学业失败、孤独诱发早恋、迷恋网络……这些都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潜在的威胁。
除了社会、家庭等学生健康成长的因素,最近几年我一直在思索如何利用学校教育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如今全国上下正在进行新课程改革,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操作等和新课程标准完全吻合。上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充分利用心理健康活动课“活动”和“体验”两个核心要素,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分享,在分享中成长,一定会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1]。为此,我申请了本次课题研究。经过三年的实践研究,初步探索出初中生心理健康活动课模式。2012年,在山东省烟台市心理健康教育现场会上,课程模式的初步探索得到专家和与会代表的认可。2013年,在烟台市芝罘区心理健康教育现场会上展示了科研成果。课程模式的各个环节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设计不同的活动,激发学生参与课程的积极性,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研究目的、方法、内容
(一)研究目的
通过课题研究,探索总结出心理健康活动课模式,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优化心理环境,预防心理问题的产生,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充分发挥潜能,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奠定基础。
(二)研究方法
比较法:学生和学生之间横向和纵向的比较。
个案法:收集案例,运用案例分析研究。
综合评定法:多角度分析,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
(三)研究内容
1.宗旨:讓学生在实践和创新活动中感受情绪、情感,从中获得知、情、意、行的内涵,激发满足生命的各种需要的内驱力。
2.活动设计:活动设计应联系学生实际,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3.活动的实施和调整: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活动;抓住学生分享的环节;把握体验、分享的契机;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允许学生的差异性存在。
三、研究成果
经过几年来调查研究,确立了“主动参与、快乐体验;认识自我,健康成长”的课堂理念,创建了以活动体验为主要形式的五段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模式。即以团队为基本单位,通过才艺表演等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体验、感悟、升华,辅之以课外实践,达到提升学生心理素质的目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建立团队,制定心灵契约
为确保全员参与,首先建立团队。每届新生入学的第一堂课,让学生做简单的自我介绍,然后进行分组,建立团队(6~8人)。团队可以通过“刮大风”“看谁建得快”“自由组合”等形式建立。
为确保团队活动的顺利开展,增强学生责任感,采取自荐、推荐等方式选出主持人、观察员、记录员、发言人、裁判员、联络员等,有职务的学生明确在活动中各自应该担当的角色和承担的责任,之后共同签订“心灵契约”。
(二)确立理念,进行有效教学
为充分发挥课堂心育功能,我深刻反思课堂教育实效性不高的原因,主要在于传统说教模式让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学生只有在活动中通过动手、动脑的参与和体验,才能感受到心理课的生机活力,才会去发现问题所在,找到解决问题方法。
于是确定了“主动参与,快乐体验;认识自我,健康成长”的课堂理念,采用以活动体验为主的五段模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五段课堂模式”主要采用以下五个环节完成整堂活动课。
课前暖身,预热主题(小环节,大作用,是课堂教学活动能否成功的关键);
创设情境,引发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顺利进入主题做好铺垫);
敞开心扉,重现主题(轻触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
活动体验,深化主题(唤醒学生潜意识存在的心理体验,使学生在体验分享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课后拓展,升华主题(强化主题内容,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搭建平台)。
1.课前暖身,预热主题
暖身这一环节利用得成功与否对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影响是很大的。因为在正式上课前,学生尚未有足够的情绪、精神准备,对本节课要探索的主题和达成的目标茫然无知,团体内开展互动、交流、分享的氛围也尚未形成。因此,这一阶段工作的重点是做好“情绪接纳”工作。我们可以运用各种游戏或活动,如“拍七令”“青蛙跳水”“花瓣雨”“相克令”等进行热身,营造一种轻松、温暖的氛围,促成团体成员初步的互动,帮助团体形成一个具有凝聚力的实体,这一过程就是通常所说的“暖身”或“破冰”。目的就是让全体学生既能打消自己的防卫心理,感到轻松愉快,又能集中注意力,调动起学生积极参与辅导活动的情绪,增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信任感和凝聚力[2]。
2.创设情境,引发主题
学习信息加工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从外部信息的输入开始的,而是从学习者的注意与预期开始的。注意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刺激可以引起学生对学习问题的有意注意,从而使学生对学习结果产生预期。为激发学生的兴趣,心理课的每一个主题开始,我们都会给学生创设一个参与活动或体验的情境。例如,在讲“靠近我温暖你”时,让学生以团队为单位体验盲人、聋哑人、肢残人、智障人等生活中的艰难,通过他们的心理渴望导入课题。在讲“时间管理”时,创设的时间剪纸环节,让学生在一张100厘米长的纸条上剪去已经过去的、将来退休后的以及每天吃饭、睡觉、娱乐的时间,当学生看到手中剩下的可以利用的短短纸条时,亲身体会到时间流失的可怕,激发学生珍惜时间和学会管理时间的欲望。在讲“换位思考”时,创设的看图解意情景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兴趣,使学生带着好奇心初步体验用换位思考的方法看待问题,带着求知欲走进课堂。, 百拇医药(李元福)
〔关键词〕课程模式;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02-0028-03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和工作节奏的加快,应激状态的持续,竞争压力的增大,人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出现了失衡。以上各方面因素给在校学生的身心成长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和伤害。比如由考试压力引发的焦虑烦躁;不良情绪导致的人际关系紧张甚至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无理想、无目标状态导致的终日不思进取;学业失败、孤独诱发早恋、迷恋网络……这些都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潜在的威胁。
除了社会、家庭等学生健康成长的因素,最近几年我一直在思索如何利用学校教育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如今全国上下正在进行新课程改革,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操作等和新课程标准完全吻合。上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充分利用心理健康活动课“活动”和“体验”两个核心要素,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分享,在分享中成长,一定会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1]。为此,我申请了本次课题研究。经过三年的实践研究,初步探索出初中生心理健康活动课模式。2012年,在山东省烟台市心理健康教育现场会上,课程模式的初步探索得到专家和与会代表的认可。2013年,在烟台市芝罘区心理健康教育现场会上展示了科研成果。课程模式的各个环节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设计不同的活动,激发学生参与课程的积极性,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研究目的、方法、内容
(一)研究目的
通过课题研究,探索总结出心理健康活动课模式,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优化心理环境,预防心理问题的产生,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充分发挥潜能,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奠定基础。
(二)研究方法
比较法:学生和学生之间横向和纵向的比较。
个案法:收集案例,运用案例分析研究。
综合评定法:多角度分析,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
(三)研究内容
1.宗旨:讓学生在实践和创新活动中感受情绪、情感,从中获得知、情、意、行的内涵,激发满足生命的各种需要的内驱力。
2.活动设计:活动设计应联系学生实际,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3.活动的实施和调整: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活动;抓住学生分享的环节;把握体验、分享的契机;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允许学生的差异性存在。
三、研究成果
经过几年来调查研究,确立了“主动参与、快乐体验;认识自我,健康成长”的课堂理念,创建了以活动体验为主要形式的五段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模式。即以团队为基本单位,通过才艺表演等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体验、感悟、升华,辅之以课外实践,达到提升学生心理素质的目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建立团队,制定心灵契约
为确保全员参与,首先建立团队。每届新生入学的第一堂课,让学生做简单的自我介绍,然后进行分组,建立团队(6~8人)。团队可以通过“刮大风”“看谁建得快”“自由组合”等形式建立。
为确保团队活动的顺利开展,增强学生责任感,采取自荐、推荐等方式选出主持人、观察员、记录员、发言人、裁判员、联络员等,有职务的学生明确在活动中各自应该担当的角色和承担的责任,之后共同签订“心灵契约”。
(二)确立理念,进行有效教学
为充分发挥课堂心育功能,我深刻反思课堂教育实效性不高的原因,主要在于传统说教模式让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学生只有在活动中通过动手、动脑的参与和体验,才能感受到心理课的生机活力,才会去发现问题所在,找到解决问题方法。
于是确定了“主动参与,快乐体验;认识自我,健康成长”的课堂理念,采用以活动体验为主的五段模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五段课堂模式”主要采用以下五个环节完成整堂活动课。
课前暖身,预热主题(小环节,大作用,是课堂教学活动能否成功的关键);
创设情境,引发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顺利进入主题做好铺垫);
敞开心扉,重现主题(轻触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
活动体验,深化主题(唤醒学生潜意识存在的心理体验,使学生在体验分享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课后拓展,升华主题(强化主题内容,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搭建平台)。
1.课前暖身,预热主题
暖身这一环节利用得成功与否对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影响是很大的。因为在正式上课前,学生尚未有足够的情绪、精神准备,对本节课要探索的主题和达成的目标茫然无知,团体内开展互动、交流、分享的氛围也尚未形成。因此,这一阶段工作的重点是做好“情绪接纳”工作。我们可以运用各种游戏或活动,如“拍七令”“青蛙跳水”“花瓣雨”“相克令”等进行热身,营造一种轻松、温暖的氛围,促成团体成员初步的互动,帮助团体形成一个具有凝聚力的实体,这一过程就是通常所说的“暖身”或“破冰”。目的就是让全体学生既能打消自己的防卫心理,感到轻松愉快,又能集中注意力,调动起学生积极参与辅导活动的情绪,增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信任感和凝聚力[2]。
2.创设情境,引发主题
学习信息加工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从外部信息的输入开始的,而是从学习者的注意与预期开始的。注意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刺激可以引起学生对学习问题的有意注意,从而使学生对学习结果产生预期。为激发学生的兴趣,心理课的每一个主题开始,我们都会给学生创设一个参与活动或体验的情境。例如,在讲“靠近我温暖你”时,让学生以团队为单位体验盲人、聋哑人、肢残人、智障人等生活中的艰难,通过他们的心理渴望导入课题。在讲“时间管理”时,创设的时间剪纸环节,让学生在一张100厘米长的纸条上剪去已经过去的、将来退休后的以及每天吃饭、睡觉、娱乐的时间,当学生看到手中剩下的可以利用的短短纸条时,亲身体会到时间流失的可怕,激发学生珍惜时间和学会管理时间的欲望。在讲“换位思考”时,创设的看图解意情景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兴趣,使学生带着好奇心初步体验用换位思考的方法看待问题,带着求知欲走进课堂。, 百拇医药(李元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