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9年第4期
编号:13323576
在写作教学中运用心理咨询技术,让学生倾情描绘“爱之文”(1)
http://www.100md.com 2019年2月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9年第4期
     〔摘要〕语文学科中的写作和学生的心理素质有着紧密的联系,因为写作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它是客观生活在作者头脑中的反映,是作者思想感情的“镜子”,可见,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心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心理健康教育特别善于通过学生在观察、感悟中自然认识到或意识到问题解决的方法。因此,我尝试将自己所掌握的心理咨询一般技术运用于这次习作教学,让学生们写出了一篇篇洋溢着温暖的“爱”之文。

    〔关键词〕父母之爱;复述;探询;自我表露;例外询问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04-0074-04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淡化文体意识,倡导自由表达,强调习作“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可说也奇怪,对于自己最亲近的父母,学生常常感到无话可说,题材很难得到拓展,至于“标准”中的“真实”不是人云亦云,就是老调重弹,感情自然也顯得牵强附会。为什么写“父母之爱”这么难呢?我问过学生,学生的回答是:父母照顾自己的事情,不外乎饮食起居,而且每天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太平常了,写下来自然就空洞无味,犹如白开水了。至于谈到督促自己的学习,学生不嫌烦已经很不错了,哪里还谈得上感恩二字?

    可生活中哪来那么多轰轰烈烈的“爱”?父母之爱,更多的是在一个个平淡无奇的动作、一句句耳熟能详的叮嘱之中自然流露出来的,父母之爱的伟大之处也正是在于日复一日地默默付出不求回报,没想到却因为这一点,恰恰容易被孩子所忽略,以至于当他们提笔写作文时,非“病”非“伤”无以表爱,似乎只有自己受伤了生病了,父母的爱才会流淌出来,自己才感受得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学生对于《地震中的父与子》感受最深,觉得那最符合伟大的父爱,《学会看病》如果没有关于母亲细腻的心理描写,从学生自己的角度来写,多半也是写不出那么强烈深沉的母爱的。如果学生都无法觉察到每时每刻的父母之爱,又何谈心怀感恩呢?那么,如何才能引导学生多层面地回忆、思考、想象,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寻找独属于自己的那份爱,并用自己的真情实感抒写出来呢?其实,写作和学生的心理素质有着紧密的联系,因为写作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它是客观生活在作者头脑中的反映,是作者思想感情的“镜子”,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心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角色扮演,聚焦“爱之行为”

    “角色扮演”是团体辅导中常用的活动形式之一,在角色扮演中,学生能亲身体验和实践他人的角色,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处境,体验他人在不同情况下的内心情感,同时还能反映出个体深藏于内心的感情。由于这一活动形式多为学生所喜爱,且又能提供学生共同讨论的话题,因此,在《父母的爱》习作课上,“爸爸妈妈的一天”课本剧拉开序幕,我安排四名学生分别扮演爸爸妈妈——两名学生在家,两名学生在外,演绎父母一天的工作和照顾孩子的情景。表演完毕,请他们四人交流分享:当了父母后生活有什么不一样了?为孩子做这些事情时的心理状态?有什么感受和收获?

    课本剧的表演主要是为了触景生情,让学生们从角色扮演中联想到自己的父母,当学生们产生了这样的内心体验后,我抛出问题焦点——父母的一天,请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父母一天中为孩子做了哪些事情,讨论结果用彩色笔记录在统一的纸张上。

    全班分享时,我开始有意识地运用板书将这些事情做了归类——

    操劳型:接送孩子上下学,送孩子去兴趣班,为孩子做饭洗衣理发扎辫子,照顾生病或受伤的孩子,收拾孩子的各种物品等。

    家教型:辅导孩子作业(学科作业、亲子阅读、手工制作等),陪孩子游戏运动,陪孩子一起上兴趣班,教孩子独立,和孩子一起承担过失等。

    陪伴型:将自己的时间用于组建家庭亲子群,策划一些亲子旅游、亲子赛事、亲子骑行等活动;利用自身特长(手工、运动、厨艺等)担任学校的校外辅导员;带着“雏鹰假日小队”参加公益事业等。

    改变型:如戒烟、戒手机游戏、戒饭局、戒朋友之间的活动等,为了孩子的身体健康自学中西医、烹饪等知识,和孩子一起学游泳、钢琴、外语等。

    根据归类,学生重新编组,确定组长后展开讨论。我在巡视中随机运用心理咨询的一般技术进行小团体辅导,启发学生去领略那些被忽略的、漠视的父母之爱。

    二、复述反映,发现隐形之爱

    心理学中的反映技术指的是教师用心倾听学生的表述,包括语言和面部表情、姿态、语调、动作等非语言行为,并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和表情反映学生的信息,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我将“反映”这一镜子功能运用于操劳型父母之爱的指导——从学生描述的内容中选择重要的部分,重复一次,表达一种肯定和支持,鼓励学生就重复部分作进一步说明,或是顺着重复的方向继续发言。

    师:你选择了自己生病的一幕,听得出来,每次生病,你爸爸妈妈就会不眠不休地照顾你,得不到好好休息,其实爸妈的身体也会扛不住吧?(简述学生语意,引起学生对父母身体的关注)

    生:是的,有一次我爸爸的确因为照顾我生病了。

    师:哦?能具体说说爸爸生病前后的情况么?(具体化技术)

    生:那时候妈妈出差去了,爸爸一个人白天上班,晚上送我去医院打点滴。有一次停车不方便,爸爸抱着我走了很长的路,怕我冷,他就脱了自己的衣服裹住我,结果自己冻出了病……

    从学生的描述中不难发现,他的注意力不再只是局限于那炒冷饭式的“病中照顾”,而是拓宽为照顾自己时爸爸的那份心疼——孩子病了,爸爸在疲劳和痛苦的双重打压下,自己也不幸得了肺炎,可病床上的爸爸却反而特别开心:“我皮糙肉厚,就替你生病吧!有我替你病着,你的病就会好得快啦!”

    当学生谈到“爸爸每天开车接送自己上下学”时,我复述“这么说,爸爸是家里的司机,看来他应该最有空闲或者最爱开车”,启发学生把视角从普通的开车定位到爸爸并非爱开车,也不是最有闲,他是用自己的辛劳换来了孩子每天上下学的舒适惬意,因而有了用对比描写刻画出来的《我的专职司机》:“都说车子是男人的情人,我看我爸爸可没有这样的想法。每当家里人要出行,总要低声下气地拜托爸爸,爸爸还一脸不耐烦。妈妈考出驾照后,爸爸似乎就觉得自己可以理所当然退休了,一有开车任务,他就会把钥匙扔给妈妈。不过说也奇怪,只要是为我开车,爸爸非但从无怨言,而且还争着当司机。为什么呢?因为他嫌弃老妈技术差,怕路况不好连累我迟到,怕紧急刹车害我碰着磕着惊着,更怕万一出了什么车祸。有一次……”, http://www.100md.com(瞿春红)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