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9年第26期
编号:13407324
心理咨询会谈技术 在心理课堂教学反馈中的应用(1)
http://www.100md.com 2019年9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9年第26期
     〔摘要〕课堂教学反馈是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中重要的一部分,对课堂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学反馈中很大一部分是对学生的个人分享的反馈,因涉及学生心理情感等因素,普通的教学反馈方式不适用。而结合心理咨询会谈技术中的倾听技术进行反馈,会起到更好的效果。结合教学实例,探讨倾听技术中开放式提问、释义和情感反应三种具体的反馈方式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有很多值得深思之处。

    〔关键词〕教学反馈;会谈技术;倾听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26-0031-03

    课堂教学反馈是一种教师对学生学习信息的采集、分析和利用的活动。从教师的反馈信息中,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的发展情况,进而改正不足之处和强化正确的行为。众多的研究和教学实践表明,教师的课堂教学反馈,不仅会影响到当堂课教学目标的完成,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自信心及焦虑等心理情感。因此,教学反馈的水平和对反馈信息的使用能力,成为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心理健康教育课也同样受教师课堂反馈行为的影响。但心理健康教育课因其特殊性,课堂反馈比在一般学科课堂教学中更重要。能否将个体心理辅导中使用的心理咨询会谈技术与之结合,值得思考和探讨。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的教学反馈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和其他学科课程有相同之处,即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部分和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并无不同。但心理课堂和其他学科课堂也有着很大的差异,即学生对自身感受、过往经历,对问题的解读等等,受到学生自身心理行为特点的影响,个体间会有很大的不同,信息内容大多并无对错之分,这一特点在以知识技能掌握为主要目标的其他学科课堂中是比较少见的。因此,心理课堂中教师的教学反馈行为也会呈现出与其他课堂的不同特点。如果仅使用学科知识学习课程中的反馈语言和方式,可能会使反馈显得苍白无力,或无法起到良好的作用,甚至对当事学生产生一定的伤害。而良好的反馈,不仅能够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还能够对学生心理起到一定的疗愈作用,影响其情绪情感乃至个人成长。

    由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主题大多与学生当前的心理发展需求有关,心理健康课堂中的回答与分享内容往往会触及学生当前的心理感受、认知观念和内心情结等,这一点与个体心理辅导有相似之处。因此,将心理咨询会谈技术引入心理课堂教学反馈,能够弥补一般教学反馈方式的不足,更加贴合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的特点及学生的心理需求。

    二、教学反馈与心理咨询技术的结合

    教学反馈行为是教师教学行为中的一部分,课堂上学生对问题的应答、小组讨论结果的分享、学生自我经验的分享等,心理教师都会给予反馈。其中,对于心理知识讲解后的验证,即考量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某一概念,这部分反馈基本与其他学科教学一致。而在另一些课堂场景中,例如高中有关自我能力探索的心理课程,学生对问题“在学习和生活中我比较擅长做什么事?别人认为我擅长做什么事?”的分享和应答,教师要给予反馈,就需要结合心理咨询的会谈技术了。

    心理咨询的会谈技术主要包括倾听技术和干预技术,其中倾听技术包括开放性提问、封闭式提问、鼓励、澄清、释义、情感反应、概述等。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教师可以根据问题的性质,结合学生的应答情况,在课堂反馈中适当使用倾听技术。

    (一)开放式提问

    这一倾听技术在心理咨询中通常用于会谈开头,或引导来访者深入思考,常使用如“什么”“如何”“为什么”等句式。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反馈时,使用开放式提问,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自我探索和思考。例如,在一堂时间管理的心理课中,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现在生活作息的情况,对自己的生活满意度打分。一学生分享自己的分数为6分(满分10分),教师在反馈中追问:“为什么是6分?”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了自己对生活作息满意的部分和不满意的部分,从而对自己的时间管理进行了反思。这种反思是源于学生的自主发现,因此学生的认同度会更高。这种提问提升了学生把心理知识向日常生活迁移的水平。

    需要注意的是,在对学生自主分享部分的反馈中,开放式提问还应结合问题本身和课堂环境情况。因为开放式提问会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索和剖析,而班级是一个开放多变的心理环境,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课堂,营造出安全的心理氛围,当事学生可能会因为顾虑或感到不舒服,而回避深层的自我剖析和暴露。

    (二)释义

    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来访者难以准确描述自己内心感受或想法的情况,这时就会使用释义。释义是咨询会谈中必不可少的部分,通过咨询师对问题本质的说明和关键观点的重复,帮助来访者理清自己的感受、想法和问题,加深对自我的思考。

    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往往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境。如在七年级一堂关于情绪的课堂中,一学生在回答问题中多次提到在不同情绪状态中自己与马的关系,心理教师便问:“听起来你很看重你的马。”学生非常郑重地回答:“是的,我非常喜欢我的马。”心理教师再追问:“可以讲讲你的马吗?”学生便非常激动地介绍了自己的马,他对马的喜爱之情的抒发,引发了全场学生和教师的内心共鸣,引得全场一片掌声。尽管对马的讲述与本节课主题并无直接关系,但学生的情感抒发产生的心理共振效果,却让整个课堂变得灵动,更达成了“理解情绪具有让自己发现自己在乎什么的作用”的教学目标。这也是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的独有特点。可以看出,上述例子中的学生虽然最初在回答中描述的是自己与马的故事,实际上表达的是“我有一匹马,我很看重它。”心理教师透过描述,看到了学生的内心表达,并进行了积极反馈。这个时候,学生会产生被理解和接纳的良好感受。对回答问题的学生而言,其意义已经超越了回答问题本身。

    释义在课堂反馈中的使用,有时会有两种结果,一种如上述例子描述的那样,对学生表达的意义准确把握,给出释义后,会起到很好的效果。但也可能出现释义不准确的情况,即心理教师没能準确理解学生想表达的深层意思,遭到学生的否定。因此,释义应当建立在掌握了足够信息的基础之上。如果信息不足,可通过开放式提问的方式,促进学生继续进行自我探索和表达,随后再进行释义。, http://www.100md.com(姜晶晶)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