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9年第35期
编号:13433413
“陪伴”促陪伴,破解“多动症”(2)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2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9年第35期
     另外,在管理过程中,我发现,只要是简单的抄写类作业,小易的自控力会比较好。于是,对小易的家庭作业我尽量安排练字、抄写、听写等基础作业,便于小易的外公能轻松管理。

    作业“小秘方”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小易家人明显感觉到了小易的变化,他们也有了新的希望——希望小易不仅正常,还要向优秀进军。但弊端也出现了,在充分信任与配合的基础上,他们变得更依赖我了,他们认为,是我的介入才使小易产生了向上的力量。只有我继续这样管理小易,小易才会“脱胎换骨”。但这不是我的目标,我的介入绝不是为了与小易捆绑在一起,用班主任的威信迫使小易听命于我,达到我的要求。恰恰相反,我的介入是为了让小易停止将自己视为失败者,去发现自己的潜力,让他感受到自己的变化是由自己创造的,而不是老师给予的。那样,他才会变得更有动力去改变自我,从而能够独立自主地学习!换言之,当我的辅导方案一和辅导方案二产生效应后,我开始考虑,如何在一个恰当的时机结束我的心理辅导,同时让这次结束变成教育小易的新转机,促使小易往我预期的方向发展。

    三、“信”好有你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14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