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20年第6期
编号:13428117
家庭教育对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影响及改进策略
http://www.100md.com 2020年2月2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0年第6期
     〔摘要〕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个体自我同一性的建立对其人生发展的影响越发明显。家庭教育作为贯穿人一生的教育,对个体自我同一性的建立与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阐述了自我同一性的重要性及家庭教育在自我同一性形成中的影响,并针对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家庭教育;自我同一性;青少年;改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06-0073-03

    自我同一性的概念是由埃里克森(Erikson)提出的,是指个体在特定环境中的自我整合与适应之感,是个体寻求内在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能力,是对“我是谁”、“我将来的发展方向”及“我如何适应社会”等问题的主观感受和意识[1]。青少年是否建立了自我同一性,会影响他们的社会适应、自我监控等。家庭是个体最早接触的环境,家庭教育是个体最早接触的教育,它影响着人的心理成长,在个体自我同一性的建立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回顾了以往关于自我同一性的相关研究,分析了家庭教育对自我同一性形成的影响,并针对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一、自我同一性的相关研究

    (一)自我同一性的相关概念

    玛西亚根据自我同一性的两个维度——探索和投入,将自我同一性分成四个状态:同一性获得、同一性延缓、同一性早期封闭和同一性扩散[2]。同一性获得的个体通过一系列的探索性活动,确立了适合自己的目标和方向,并为目标的实现付出积极的努力;同一性延缓的个体虽然对各种目标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是并没有对某些特定的目标做出较高的投入;同一性早期封闭是指个体没有对可能的目标进行主动探索,只是对某个目标做出了自我投入;同一性扩散的个体既没有积极探索各种可能的目标,也没有就某种目标作出投入。

    埃里克森指出,个体自我的形成和发展会贯穿人的一生,并将其分成八个不同的阶段:婴儿期、儿童早期、学前期、学龄期、青春期、成年早期、成年中期、老年期[3],这些发展阶段在时间进程上具有不可逾越性。自我同一性建立与发展的问题正是青春期所面临的主要课题。青春期作为人格形成的关键期,个体能否顺利解决自我发展问题显得至关重要。

    (二)自我同一性对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的影响

    不同的自我同一性状态会导致不同的心理健康水平。同一性获得的个体已经通过探索和投入,确立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并有更大的自主性,所以心理健康水平是最高的;同一性扩散的个体缺乏明确目标,自主性比较弱,奋斗动力较低,心理健康水平也是最低的[4]。此外,自我同一性危机还会给青少年带来社会适应困难。社会适应是我们每个人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必要的生存技能,它涉及情绪适应、人际适应和自我适应等方面的内容。有研究指出,个体的自我同一性危机直接影响自我适应,进而影响社会适应。例如,自我同一性危机个体有更高的抑郁、焦虑水平,自我效能感低下等[5]。埃里克森认为,如果个体长期无法获得认同感,处于漫无目的的混乱状态,最终可能变得压抑和失去自信,也可能导致消极认同,做出违法犯罪行为,或者成为失败者。如果青少年没有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索和有效的投入,没有建立自我同一性,他们将会产生自我认知偏差,无法适应社会生活,影响他们在学业、事业等方面的发展。

    二、家庭教育对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影响

    家庭教育在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形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类型的家庭教育对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影响也不同。

    (一)民主型

    民主型的家庭教養方式被普遍认为是较为理想的家庭教养方式。这种家庭教育方式下,父母会引导孩子积极主动地探索自我,并对孩子的良好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6]。对于家庭中的重要事件,孩子可以畅所欲言,与父母共同参与探讨、决策。这有助于增强青少年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主动探索外界事物的勇气,从而全方位地了解自身能力,形成稳定的价值观,建立自我同一性。

    (二)专制型

    专制型的家庭教养方式下,父母往往对孩子有严格的要求,要求孩子的行为必须按照大人制定的标准进行,孩子的想法、内心的需求得不到父母的关注和回应。当孩子偏离父母预设的发展轨道时,得到的大多是指责,久而久之容易产生自卑感,在自我同一性的建立与发展过程中容易陷入自我同一性早期封闭状态。

    (三)溺爱型

    溺爱型的家庭教养方式下,父母生怕孩子受一点点委屈,对孩子总是有求必应。即使孩子做出一些出格行为,父母也很少给予适当的约束和管教。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孩子虽然能够自由地探索自己喜欢的事物,但是在分辨正确与否、好与坏方面缺乏能力和经验,更多根据自己的喜好做出选择。在性格方面,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较难接受外界的批评,无法正确定义自己的社会角色,不利于建立自我同一性。

    (四)放纵型

    在放纵型的家庭教养方式下,父母对孩子的一言一行、人生规划都很少给予适当的引导,在孩子需要帮助时也不能及时给出实质性的建议。在孩子探索世界的过程中,虽然不会受到来自父母的约束,但也得不到有效指引。他们在生活中容易被挫折击败,产生自卑和无助心理,这使他们难以正确认识自我,影响自我同一性的建立。

    三、目前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1.对孩子缺乏耐心,指责多于鼓励

    在中国,传统的育儿观念是“棍棒底下出孝子”。一些父母认为通过打骂孩子,能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从而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青少年由于自我意识的快速发展,会产生逆反心理和行为,如果父母不从心理上加以疏导,一味责骂,有可能起到反作用[7],不利于他们的成长和自我同一性的形成。

    2.与孩子缺乏心理上的沟通与交流

    一些父母平时忙于工作,忽视孩子心理成长方面的问题。孩子日常的想法、所作所为得不到父母的及时关注。这种问题在留守家庭表现得更为明显。城市的迅速发展,使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急剧增长,一些父母纷纷外出打工,孩子通常是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当他们在面临心理冲突时,隔代长辈无法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心理指导,导致产生逃避心理,使心理冲突愈演愈烈,阻碍自我同一性的形成和发展。, 百拇医药(韩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