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嫌弃儿童”的转化策略
情感教育,家校合育
〔摘要〕关注和转变班级“嫌弃儿童”,既是以人为本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贯彻教育平等原则的重要举措。为此,教育者应采取有效措施,用爱、信任、耐心陪伴他们走出困境,培养“嫌弃儿童”的健康心理,扬起他们心海的风帆。本文就如何转化班级“嫌弃儿童”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广大班主任提供借鉴。〔关键词〕“嫌弃儿童”;情感教育;家校合育
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笔者每接一个新班,通常会遇到一两名这样的“特殊学生”,他们孤单失群,不能完全归属班级;他们做事热情高涨,但持久性不够,经常半途而废;他们在学习上自暴自弃,不求上进;他们喜欢搞恶作剧,捉弄同学。因此他们为班级大多数同学排斥,在班级里几乎没有知心朋友。他们也不服从老师的管教,与老师对着干。久而久之,他们成为老师和同学眼中的“嫌弃儿童”。
“嫌弃儿童”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主观原因:品行不佳,成绩不良,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存在偏差;情绪控制能力差,容易与他人发生冲突。
(2)客观原因: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多元性、差异性、创造性和开放性。然而在当前的教育中,一些教师往往习惯用一把尺子、一个标准去衡量学生,那就是学习成绩,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个性成长重视不够。成绩好的学生自然会被高看一眼,而成绩落后的学生就成了“差生”“问题学生”。这样一来,成绩不好的孩子承受着多方的压力,除了学习压力,还有来自同伴、老师甚至父母亲人的讽刺和挖苦,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变得自暴自弃、自卑敏感。
(3)家庭原因:家庭教育缺失,夫妻不和、家庭剧变造成家庭气氛紧张,影响儿童的心理发展。
对于这样的学生,头一两个星期,笔者一般会不动声色,静观其变,让他把自己的“本性”露一露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50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