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2035
编号:13788012
小学心理课堂教学中社会责任素养培养策略(1)
http://www.100md.com 2020年12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035
     〔摘要〕提高社会责任是我国教育中一项重要战略任务,面对小学生社会责任素养堪忧的现状和单一的社会责任教育方式,在小学心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社会责任素养十分必要。社会责任素养的培养应贯穿心理课堂教学全过程,教师可以通过言传身教、把握时机、着眼细节、巧妙设计等策略向学生示范社会责任行为,培养、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素养并给学生提供践行社会责任素养的机会。

    〔关键词〕社会责任素养;心理课堂教学;小学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35-0038-03

    社会责任素养主要包括家庭责任、集体责任、国家责任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等多个方面,是价值观素养的核心成分,更是实现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统一的关键素养[1]。小学生正处在价值观形成的初期,是习惯、习性养成与定格的最佳时机。但统观国内外对于社会责任素养培养的研究发现,大多将研究对象定位于大学生,少量定位于高中生和初中生,对小学生这一群体的研究则很少。笔者着眼于这样一个特别的群体,立足于心理课堂,开展了小学心理课堂中社会责任素养培养的实践研究,并在教学实践中对如何更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社会责任素养进行了探索。

    一、小学心理课堂教学中社会责任素养培养的必要性

    提高社会责任是我国教育一项重要战略任务,面对小学生社会责任素养堪忧的现状和单一的社会责任教育方式,在小学心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社会责任素养十分必要。

    (一)小学生社会责任素养现状需改变

    生活中这样的现象并不少见:在学校的运动会上,奋力拼搏为班集体争荣誉的只是少数人,大多数是嬉笑打闹的“吃瓜群众”;居家学习期间,我校做的一份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这段时间较多参与家务活动的只是少数人,有70%左右的学生是较少甚至不参与家务活动的;有学生把红领巾当玩具缠绕在头上玩,把红领巾当垃圾随意丢弃等。窥一斑可见全豹,从这些现象来看,小学生社会责任素养的欠缺自不待言。小学生在社会中一般被视为需要被保护的群体,他们对于自己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认知模糊,不知道自己对于集体、家庭、国家负有一定的责任,渐渐觉得自己被保护是理所应当的,缺乏感恩之情,以至不愿去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如此堪忧的现状需要被改变。

    (二)小学生社会责任教育形式应丰富

    仅仅只是依靠个别学科传输社会责任知识,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渗透小学生社会责任教育,无法满足小学生社会责任教育的需求。“社会责任素养的内涵与结构”一文指出,对学生社会责任素养的培养重在情感体验和能力的开发,而不仅仅是抽象知识的掌握[1]。而心理健康教育课以学生的心理感受和内心体验为核心,以学生的心理发展和成长为归宿,以学生学会自助和助人为目的,这样的学科特点正好契合学生社会责任教育的需求,团体辅导、问题辨析、角色扮演、情境设计等心理活动丰富了小学生社会责任教育的形式[2]。

    二、小学心理课堂教学中社会责任素养培养策略

    (一)言传身教,示范社会责任素养

    课堂教学资源绝不仅限于教材本身,作为课堂教学主导者的教师本身也是一种教学资源。一个具有社会责任素养的心理教师,举手投足间展示的是一个教师的魅力,而这份魅力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成长。言传身教,示范社会责任素养其实并不难,比如看到讲台旁掉落的纸屑,不论是否是自己班级的卫生区,都愿意弯下腰来捡起来,比如主动关闭走廊上被遗忘的灯,这些细微的行为往往比课堂中的大道理更具说服力。

    (二)把握时机,培养社会责任素养

    1. 利用社会责任专题教育,培养社会责任素养

    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中不乏社会责任主题的内容,比如叶一舵版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套教材中,关于家庭责任的主题有“我是家庭一分子”“我的家”等,关于集体责任的主题有“我是集体的一员”“集体荣誉牵我心”等。教师可利用现有的教材,也可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进行社会责任专题课程设计,利用丰富的心理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情感,进而使他们愿意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2. 适时渗透社会责任教育,培养社会责任素养

    社会责任教育不应只局限于社会责任专题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在其他专题的心理健康教育课中适时渗透社会责任教育,将成为提升学生社会责任素养的有力助攻。例如在“认识身边的美”一课中,教师引导学生感受美,发现美和创造美,其实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行为也是藏在学生身边的一种美,教师可以借机引导学生去发现身边的人在这一方面展现出来的美,激发他们的感恩之情,鼓励他们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创造属于自己的美。这样在进行美育的同时,也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素养。

    3. 紧密联系时事,培养社会责任素养

    社会责任素养教育要注重在真实情景中让学生形成对责任对象的关注、认同和归属感,体验责任的情感[3]。陈旧过时的情境很难让学生有真实感,难以激发他们内心的体验,当下发生在他们身边的故事更能引起他们的共鸣。例如在国家责任教育中,笔者引入了抗疫时期暖心的故事,让学生在观看疫情时期温暖的视频故事后选择其中一个让他(她)最感动的人,把这个人为国家做的事用动作表现出来,定格动作并深入感受。学生们刚刚真实地经历过抗疫战争,因此他们对于这些故事很有带入感,真切地关注到国家带给自己的安全感,对国家产生了深深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三)着眼细节,提升社会责任素养

    1. 打造安全课堂,提升社会责任素养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曾经说过:“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只有心理安全才能导致心理自由,也才能导致学习的创造性。”拥有安全的课堂氛围对于心理课来说格外重要,同时对于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素养也具有一定意义。一方面,打造安全课堂,需要每一个学生都能学会遵守课堂规则,不嘲笑同伴,学会尊重和倾听同伴。实现安全课堂,需要教师与学生约定好课堂活动规则,并在课堂中运用奖励、表扬等方式促进学生遵守这些规则,运用心理技术来示范如何遵守这些规则。學生学习遵守规则的过程也正是提升社会责任素养的过程。另一方面,打造安全课堂,在一个安全的课堂氛围中进行社会责任教育,增强了学生对于集体的归属感,在这样的集体中他们觉得安全,同时更愿意表达自己对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的看法、感受,增强社会责任教育的针对性,提升了社会责任教育的有效性,进而提升了学生的社会责任素养。, 百拇医药(邵倩雯)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