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矫正(2)
C.认知行为矫正法
认知矫正法是用以帮助人们改变认知行为的方法。一些方法称为认知重建,用于因适应不良的认知行为所导致的问题。还有些方法称为认知应对技术训练即教授新的认知行为,以促进其他的期望行为。适用于行为者不具备所需要的有效地应付问题环境的认知行为。
这一方法的假设是个体的行为受环境刺激和强化所左右,还受其认知活动以及认知、行为、环境三者交互作用所影响,因此主张通过改变人的认知来矫正其行为。这类方法主要有认知重建和应对技能等[7]。
认知行为矫正法是帮助人们改变他们的思维,从而改变他们的消极情绪或问题行为。而其他的行为治疗方法只是帮助人们接受他们的消极思维和情绪,并不是改变他们。
三、 行为矫正法的功效
一般来说,行为矫正的几种具体方法都各有自己的适用情况,其中有些方法还能普遍适用于较为广泛的对象、情境、条件、问题行为等。这里介绍两种较为典型的行为矫正法:阳性强化和榜样法[7]。
, 百拇医药
阳性强化法指在一种行为之后,继之以强化奖赏,则会增加这种行为的发生。阳性强化具有极强的普遍性功效,单独使用这一方法就能提高行为发生率。任何其他方法要取得更为理想的效果也必须结合使用阳性强化。因为这不仅符合人的“趋利避害”的本能,更符合社会的伦理要求。
榜样法也具有很强的普遍性功效。各种行为都可以作为示范性行为在人们面前展现。一个人通过观察学习不仅可以使行为发生改变而且可以习得这种改变行为的方法。当然这有赖于一个前提条件,即以个人必须具有观察学习的能力,具有注意、保持、运动复现和动机激发等正常的心理功能。
行为矫正技术已经在很多领域得到应用,帮助人们改变各种各样的问题行为,用来矫正发育障碍患者和慢性精神疾病患者的日常生活技能、社会行为、配合治疗和工作技能等多种行为;在教育和特殊教育中也扮演了主要的角色,分析了教室中学生和教师之间的相互关系,改进了教学方法,发展了解决教室里学生捣乱的不正常行为的方法[11]。
, 百拇医药
赵新喜等人(1995)采用心理治疗和行为矫正的方法对32例多动症患儿实施药物和行为矫正方法,采用表扬、鼓励等支持性心理治疗正面诱导;采用一定的训练程序如“刺激辨别训练”、“消退训练”等,减少儿童的过多活动和不良行为,取得了满意的效果[12]。在实际生活中,班主任也可采用行为矫正法改变学生的不良行为,引发学生的良好行为[13]。
四、总结
已有的研究表明,问题行为表现为一个慢性的过程,需要多层面的、复杂的、有针对性和个体化设计的干预,需要长期地进行[8]。在对问题行为进行矫正时,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使行为发生预期的变化。同时,有研究者发现,儿童问题行为与社会环境(如社区环境质量、经济结构、居住条件等)、父母因素(父母个性特点、抚养行为)和儿童自身的社会心理因素(气质、性别等)、家庭环境因素如家庭结构、家庭氛围、父母关系等因素存在密切的联系[14]。因此,在干预中要综合考虑自身、家庭、社会等诸方面的因素,可以将家长、老师及同伴作为强化资源,从而促进儿童良好习惯的养成。
, http://www.100md.com
注释及参考文献:
[1] 肖晓玛.浅析中小学生问题行为的心理辅导和治疗.现代教育科学,2002(10):24.
[2] 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北京:中国心理卫生,1993:61.
[3] Liu J. Childhood externalizing behavior: Theory and implications. Journals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ic Nursing, 2004, 17(3):93~103.
[4] McMahon R J. Diagnosis, assessment, and treatment of externalizing problems in children: The role of longitudinal data. 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1994, 62(5):901~917.
, http://www.100md.com
[5] 胡苏平.行为问题儿童的心理教育与治疗.江西社会科学,1997(12):41.
[6] Raymond G.Miltenberger.石林等译.Behavior Modification: Principles and Procedures(Third Edition).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7] 岑国桢.行为矫正的目标、方法与原则述略.心理科学,2001,24(3):342~343.
[8] 李万兵.我国行为矫正技术概况及其应用研究.四川心理科学,2004(4):11~13.
[9] 李鸣.行为治疗的进展与现状.临床精神医学,1998(5):295~296.
[10] 王金云.行为主义关于课堂问题行为预防和矫正的研究.河南大学学报,2001.17(1):55~56.
, 百拇医药
[11] 袁红梅.行为矫正技术研究综述.零陵学院学报,2004,2(5):162~164.
[12] 赵新喜,于涛,古纬娜.儿童多动症的心理疗法和行为矫正效果探讨.实用儿科临床,2001,16(5):359.
[13] 吕艳芝.行为矫正——有效的心理疗法.班主任,2005,4:34~35.
[14] 池丽萍,王耘.婚姻冲突与儿童问题行为关系研究的理论进展,心理科学进展,2002,10(4):411~41.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容山中学。电邮:flyrui@126.com)
编辑/何 妍 舒 娟
终校/于 洪, http://www.100md.com
认知矫正法是用以帮助人们改变认知行为的方法。一些方法称为认知重建,用于因适应不良的认知行为所导致的问题。还有些方法称为认知应对技术训练即教授新的认知行为,以促进其他的期望行为。适用于行为者不具备所需要的有效地应付问题环境的认知行为。
这一方法的假设是个体的行为受环境刺激和强化所左右,还受其认知活动以及认知、行为、环境三者交互作用所影响,因此主张通过改变人的认知来矫正其行为。这类方法主要有认知重建和应对技能等[7]。
认知行为矫正法是帮助人们改变他们的思维,从而改变他们的消极情绪或问题行为。而其他的行为治疗方法只是帮助人们接受他们的消极思维和情绪,并不是改变他们。
三、 行为矫正法的功效
一般来说,行为矫正的几种具体方法都各有自己的适用情况,其中有些方法还能普遍适用于较为广泛的对象、情境、条件、问题行为等。这里介绍两种较为典型的行为矫正法:阳性强化和榜样法[7]。
, 百拇医药
阳性强化法指在一种行为之后,继之以强化奖赏,则会增加这种行为的发生。阳性强化具有极强的普遍性功效,单独使用这一方法就能提高行为发生率。任何其他方法要取得更为理想的效果也必须结合使用阳性强化。因为这不仅符合人的“趋利避害”的本能,更符合社会的伦理要求。
榜样法也具有很强的普遍性功效。各种行为都可以作为示范性行为在人们面前展现。一个人通过观察学习不仅可以使行为发生改变而且可以习得这种改变行为的方法。当然这有赖于一个前提条件,即以个人必须具有观察学习的能力,具有注意、保持、运动复现和动机激发等正常的心理功能。
行为矫正技术已经在很多领域得到应用,帮助人们改变各种各样的问题行为,用来矫正发育障碍患者和慢性精神疾病患者的日常生活技能、社会行为、配合治疗和工作技能等多种行为;在教育和特殊教育中也扮演了主要的角色,分析了教室中学生和教师之间的相互关系,改进了教学方法,发展了解决教室里学生捣乱的不正常行为的方法[11]。
, 百拇医药
赵新喜等人(1995)采用心理治疗和行为矫正的方法对32例多动症患儿实施药物和行为矫正方法,采用表扬、鼓励等支持性心理治疗正面诱导;采用一定的训练程序如“刺激辨别训练”、“消退训练”等,减少儿童的过多活动和不良行为,取得了满意的效果[12]。在实际生活中,班主任也可采用行为矫正法改变学生的不良行为,引发学生的良好行为[13]。
四、总结
已有的研究表明,问题行为表现为一个慢性的过程,需要多层面的、复杂的、有针对性和个体化设计的干预,需要长期地进行[8]。在对问题行为进行矫正时,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使行为发生预期的变化。同时,有研究者发现,儿童问题行为与社会环境(如社区环境质量、经济结构、居住条件等)、父母因素(父母个性特点、抚养行为)和儿童自身的社会心理因素(气质、性别等)、家庭环境因素如家庭结构、家庭氛围、父母关系等因素存在密切的联系[14]。因此,在干预中要综合考虑自身、家庭、社会等诸方面的因素,可以将家长、老师及同伴作为强化资源,从而促进儿童良好习惯的养成。
, http://www.100md.com
注释及参考文献:
[1] 肖晓玛.浅析中小学生问题行为的心理辅导和治疗.现代教育科学,2002(10):24.
[2] 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北京:中国心理卫生,1993:61.
[3] Liu J. Childhood externalizing behavior: Theory and implications. Journals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ic Nursing, 2004, 17(3):93~103.
[4] McMahon R J. Diagnosis, assessment, and treatment of externalizing problems in children: The role of longitudinal data. 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1994, 62(5):901~917.
, http://www.100md.com
[5] 胡苏平.行为问题儿童的心理教育与治疗.江西社会科学,1997(12):41.
[6] Raymond G.Miltenberger.石林等译.Behavior Modification: Principles and Procedures(Third Edition).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7] 岑国桢.行为矫正的目标、方法与原则述略.心理科学,2001,24(3):342~343.
[8] 李万兵.我国行为矫正技术概况及其应用研究.四川心理科学,2004(4):11~13.
[9] 李鸣.行为治疗的进展与现状.临床精神医学,1998(5):295~296.
[10] 王金云.行为主义关于课堂问题行为预防和矫正的研究.河南大学学报,2001.17(1):55~56.
, 百拇医药
[11] 袁红梅.行为矫正技术研究综述.零陵学院学报,2004,2(5):162~164.
[12] 赵新喜,于涛,古纬娜.儿童多动症的心理疗法和行为矫正效果探讨.实用儿科临床,2001,16(5):359.
[13] 吕艳芝.行为矫正——有效的心理疗法.班主任,2005,4:34~35.
[14] 池丽萍,王耘.婚姻冲突与儿童问题行为关系研究的理论进展,心理科学进展,2002,10(4):411~41.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容山中学。电邮:flyrui@126.com)
编辑/何 妍 舒 娟
终校/于 洪,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