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教学中催生“生命教育”之花(1)
摘要:现代社会是一个高新科技日益增长的知识密集型社会,也是一个生活质量全面提高、文化需求全面增长的人文社会。然而科学园地不能完全独立生长,不能完全依靠实证手段或形式逻辑来进行培育,必须让人性的光芒照亮它,使之闪耀生命的暖色。
关键词:科学教学;生命教育;情感态度
传统科学教学注重学生知识、技能、方法、能力方面的培养,很少关注他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即使有,也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新一轮科学课程改革把课程目标定位于“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素养较之传统科学教学目标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育。一个人要是对周围世界表现出孤立、自私和冷漠,在价值判断中经常出现错误的价值观,他的科学知识、技能、方法、能力掌握得再好,科学研究的本领再大,又有什么用呢?弄不好甚至还会产生负面作用。
一、缺失生命价值的科学教学是残缺的
教育因为人的生命而存在,生命的生长需要才是教育的基本内容。但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语境并不关注人的生命,而是把教育作为工具。对教育的关注,不是因为人本身的需要,而是因为社会的直接需要,间接由培养社会的人来完成,这就是工具主义的教育语境。科学教学的工具主义思维方式,导致了功利主义之风盛行,造成了生命价值的遮蔽。
《地震》课堂教学片段:
教室里气氛热烈,《地震》一课的尾声,学生正在围绕“假如地震时,你正在教室里,如何在最短的时间里撤离到安全地带”这一主题交流自己的逃生方案。讨论中,学生分析了学校的哪个位置最安全,并提出一定要分散撤离、避免拥挤、节约时间等。这时,教师提醒道:“你们班在教学楼的顶层,你们下面是低年级的小弟弟妹妹,他们的动作肯定没你们快,到时候楼梯上必定十分拥挤。”教师的用意是提醒学生团结起来、帮助弱小、共同前进。谁知,教师的话音刚落,马上一位男生就大喊:“挡我者死!杀开一条血路。”班里顿时哄堂大笑起来。
多么残忍的想法!
《观察蚂蚁》课堂教学片段:
校园花圃的小路上,教师正领着学生进行寻找蚂蚁、观察蚂蚁的活动。突然,平静被打破了:“老师,这儿有很多蚂蚁,一大群!”大家循声奔去,果然是黑压压的一群蚂蚁在搬家。接下来的情景让教师的惊喜变成了惊呆,孩子们欢呼着一拥而上,兵分两路:一路蹲下飞快地捏起蚂蚁往笔袋、文具盒里装;一路却是用脚一通猛跺。等教师回过神来制止孩子们时,好好一窝蚂蚁已经尸横遍野,剩下的逃的逃,散的散,还有的成了孩子们的“俘虏”,面对无数生灵的涂炭,孩子们居然露出了胜利的欢笑……
多么残忍的做法!
二、渗透生命教育于科学教学的意义
生命教育有广义与狭义两种:狭义的生命教育指的是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包括个人与他人的生命,进而扩展到一切自然生命。广义的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而且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科学教学中的生命教育,是以学生的生命活力为基础,以倡导自身、自然、他人、社会整体和谐为目标,通过良好的教育方式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启迪学生的精神世界,开发学生的生命潜能,构建科学、人性的生活方式。
在科学教学中通过各种形式,对小学生进行生命与健康、生命与安全、生命与成长、生命与价值、生命与关怀的教育,使学生学习并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认识、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态度,学会欣赏和热爱自己的生命,进而学会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关怀和欣赏。由此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建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学会关心自我、关心他人、关心自然、关心社会,提高生命质量,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三、渗透生命教育于科学教学案例两则
案例一:鱼鳍该不该剪?
在科学课程里,观察、饲养、研究小动物是很重要的探究领域,如何在教学过程中,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渗透对动物的关爱、保护意识呢?这需要教师恰到好处地引导和启发。
《观察鱼》课堂教学片段:
师:通过研究,各小组一定有了许多新的发现,把你们的发现与大家共享吧!第三小组!
组员1:我们研究的是鱼的尾鳍有什么作用。我们一开始用铁夹子夹住鱼的尾鳍,结果鱼躺在鱼缸底不动了,随你怎么逗它,它就是游不动。我们想大概是因为铁夹子太重了,所以我们又改用了塑料夹子。我们发现鱼的尾鳍很滑,用塑料夹子夹不住,实验根本做不成。
师:那你们后来又是如何做的呢?
组员2:看来用夹子是不行的,我就用剪刀把鱼的尾鳍剪掉了。结果发现鱼的尾鳍被剪掉之后,鱼用力摆动尾巴也只游了一点点就很难向前游动了,这样一来我们就知道了鱼的尾鳍可以帮助它向前游动。
生1:我反对,虽然他们的实验是完成了,但我觉得不能剪掉鱼的尾鳍,太残忍了,我们应该爱护小动物。
学生们纷纷表态:对,要爱护小动物,不能剪掉鱼的尾鳍。
组员3:我们现在是在做科学实验,并没有故意要去伤害小鱼,我们没错嘛!
生2:难道做实验就可以残害鱼了吗?
组员4:科学家为了做实验也会解剖一些动物的呀!
生3:不管怎样,我们就是要爱护小动物嘛!
师:对于小动物我们是应该好好爱护,平时不能故意残害它们。进行科学研究时,也应尽量采取不让它们痛苦的方式。你们认为呢?
课后很多学生留了下来,想看看那条被剪去尾鳍的小鱼怎么样了。只见他们围着鱼缸,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看,小鱼还好好的呢!”“小鱼被剪掉尾鳍后,游动起来真的很困难。”……看着大家那副关心的神情,教师对他们说:“老师准备把这条小鱼养起来,让我们一起来观察它还能活多长时间,好吗?”“好!好!”大家齐声说道。就这样,大家把小鱼放进了一个新的鱼缸里,给它换了水、喂了食,把鱼缸放到科学实验教室里。在喂养期间,还有好多学生时不时地来查看小鱼的情况。到现在那条小鱼还好好的呢。现在已经变成了学生轮流进行喂养,还在每组之间进行着比赛呢!
评析:作为小学生,他们的生命观、价值观已经初步形成,知道不能刻意去残害小动物。在实验中学生为了这个问题出现争执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学生对事物的看法各执一词,所以也会直言不讳地提出反对意见,针对这一有争议的话题,教师悉心听、看,参与学生的分析和讨论,适时地发挥“导”的作用,引发学生更深入地思考“珍爱生命”的真正含义是什么,从而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
案例二:妈妈您辛苦了!
认知是人智能的认识活动,情感是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需要的心理体验,二者虽是不同的活动,但紧密相连。列宁曾深刻地指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在科学教育中,我们对情感作用的认识,不能仅仅停留在工具价值的层面,必须认识到情感在人的发展中独特的价值。
《我是怎样出生的》课堂教学片段:
师:十月怀胎,妈妈会经常呕吐、感到疲劳,负担会随着胎儿的长大一天天加重,你们生活中一定见过大肚妈妈,她们怎样?
生:行动不方便。
师:对,妈妈在孕育我们时的辛苦,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现在让我们来感受一下。(学生腹部挂着书包做一些基本动作)
师:感觉怎样?
生1:很重,行动不方便。
生2:很别扭,不能弯腰拣东西。
生3:喘不过气来。
师:仅仅体验了两分钟就有这么多的感受!想一想妈妈在孕育我们的十个月中有多少个两分钟,她又是如何度过的呢?,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