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下半月》 > 2008年第5期
编号:12061500
小学数学教学渗透心理素质教育的尝试
http://www.100md.com 2008年5月1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下半月》 2008年第5期
小学数学教学渗透心理素质教育的尝试

     学生的学习,归根结底是学生的内部心理活动,是复杂的有规律的认识过程。因此,教学中要研究教育的对象,掌握他们的心理特点,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一、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意义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数学教学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目标,分别是: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情感与态度。而情感与态度这个目标则表现在:(1)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2)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3)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4)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这里面包含着许多学生心理发展的要求。在素质教育中,学生学习知识是为了发展,学生获得知识不是他们学习的终点,而是他们心理发展的起点。上述许多教育要求并没有很好地贯彻到日常教学中去,小学生从入学的第一天开始就背上考分的包袱。

    据有关资料显示,世界上320名诺贝尔奖获得者,他们具有共同的内在素质,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高瞻远瞩,善于把握时机;选准目标,坚持不懈;勤奋努力,注重实践;富于幻想,大胆探索;排除干扰,勇往直前;兴趣浓厚,好奇心强。而这些内在的素质,都属于心理发展的范畴。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必须十分重视培育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真正地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为此我们现在的数学教学任务并不单纯传授数学知识、基本技能,还有很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实践

    (一)培养兴趣,主动学习

    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的强大内在动力,是学生入门的先导,特别是小学生,对数学是喜欢还是厌倦,直接影响学生知识的掌握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15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