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下半月》 > 2008年第8期
编号:12060356
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正确处理的八个关系(2)

     不学好理论,一张白纸,联系实际就缺乏指导依据,而学了理论,束之高阁,什么问题也不能解决,这样的理论也是没有用的。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没有“学”,“用”则是无指导的、盲目的、不自觉的;而没有“用”,“学”则是无法表现、无法证明、无法实现的理论联系实际,学用结合,是对教育者在业务能力方面的必然要求。

    四、全体与个别的关系

    这一关系是指:心理健康教育应从对象方面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面向全体,重视个别,使学生全体和个人的心理素质都得到应有的发展。

    1.以全体学生为服务对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切计划、设施、组织活动都要面向全体学生。因为青少年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每个人都存在着如何认识自我、认识环境、调整自己适应人际关系等问题。因此,每一个学生在校期间都必须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这就决定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无偏颇,无条件地面向全体学生。

    2.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与面向全体有机结合。由于学生的遗传、环境、生活学习条件以及主观努力的程度不同,因此,心理素质发展水平的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这就要求心理健康教育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又要注意每个学生的个别性和特殊性,不能搞一刀切。具体来说,学校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既要有面向全体学生的辅导计划,又要使每个学生有自己的个人行动计划;在搜集资料时,既要有统一的学生心理档案,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作好专项记录;在开展活动时,既要全体学生参加,又要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尽量做到班级辅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全体参与与个别化对待相结合。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正确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267 字符
如果您在使用手机等流览时无法查看或下载全文,可能是被搜索引擎失真“转码”,请点击屏幕最下方的“电脑版”或“原网页”访问。


限于服务器压力,网站部分信息只供爱心会员或有一定积分的注册会员流览。
此信息需要 2 积分(免费注册登录后每天可以领取10个积分)。
用户名
密 码
  忘了密码

如果您还不是100md.com会员,欢迎 免费注册
如果您想获得积分,点击这里 查看积分规则
如果您想订购杂志,请直接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下半月》编辑部联系。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微信文章  关注百拇  评论几句  搜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