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下半月》 > 2008年第8期
编号:12060362
面对压力,她“选择”了焦虑(2)
http://www.100md.com 2008年8月1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下半月》 2008年第8期
     按照计划,我们进行了尝试后的会谈。在这次会谈中我们讨论了这次尝试好的一面,我再次强调接纳自己的重要性,理解学会选择和控制自己的行动不是一下就能办到的,所以,不要期待一次尝试就能完全改变目前的状态。

    为了让谢丽深刻理解焦虑、内疚、开心等情绪情感都是她自己选择的结果,我决定对她用反论技术:让她在学校强迫自己做一些能让自己更焦虑、更内疚的事。当她再次跟我讨论时,显而易见,她很容易让事情变得更糟糕。她说还没做什么事情时就很焦虑了,想到别人能这么认真、专心地学习,自己却不能,再想到自己自慰的事,接着又不断地批评自己。当学习很焦虑时就更逼自己着去学……她列举了一大堆。

    生:那种感觉太难受了,我快喘不过气来了……老师,你为什么要我这样做,我觉得情况更严重了。

    师:对,通过这样做,你的情况是更严重了,但为什么会更严重了呢?

    生:是你让我做了那些让我更焦虑、更难受的事。

    师:嗯,我是这样要求过你,但最后是你自己做的,并不是我。(这时,谢丽感到很迷惘。)是你选择的行为让你自己更焦虑的。

    生:(沉默了一会儿)对,是我让自己更糟糕的,但有什么用呢,我更难受了。

    师:既然你能让自己更难受,为什么不能反过来想呢?

    生:(怔了一会,顿时神情大为轻松,带着点兴奋)老师,我明白了。你一直说我的现状是我选择的结果这句话,现在终于明白了。

    运用反论技术时,须确定危险程度,抑郁、情绪状态不稳定时不能采用。对于谢丽,通过几次的会谈及相关量表的测试表明,这在安全控制范围内。

    接着我们讨论了一些可能对她有所帮助的可供选择的行为。到此时,剩下的基本上就要靠谢丽自己探索了。当然,她还不时向我“汇报”她的情况,但我重点关注的都是积极的行为,而非焦虑等。例如,谢丽主动参加一次月考,说身体好像不舒服,我仅仅听,并不表示什么。而当她谈到她的转变时,我却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通过这样不断地强化,谢丽的焦虑、内疚等渐渐被淡化。最令人意外的是,谢丽的模拟考试成绩竟然很好,我跟几个科任老师趁机帮她坚定信心:由于基础好,就算一个多月没学,学习并没有落下太多。那次谢丽显得特别开心。之后,虽然仍有些小波折,但谢丽都能应付过来。慢慢地她回归到高三的正常学习中来了。

    高考成绩出来的那天,谢丽打来电话,说跟重点线比还差二十几分,只能上第二批本科了,但她已经很开心了,因为她战胜了自己。挂了电话后,我从心底里替她开心,经过风雨的彩虹会更鲜艳。

    (作者单位:广东省惠州市惠东高级中学,该校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理事单位。电邮:winman2004@126.com)

    编辑/舒 娟

    终校/于 洪, 百拇医药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