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下半月》 > 2010年第5期
编号:12033232
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发展的积极诉求
http://www.100md.com 2010年5月1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下半月》 2010年第5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发展

    一、营造学校发展的良好环境

    首先必须说明的是学校发展的环境概念很大,内涵丰富。心理健康教育营造的环境主要指精神环境,范围专指学校内部。我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所能带给师生的益处简述为三方面。

    1.强化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

    学校要发展,教学质量是生命线。作为学校领导,当然要把整个精力放在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上,强调对教师教学行为的监督调控,重视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引导,重视知识的训练。因而一系列的制度、规章等硬性措施相对完善,而忽视了作为教学管理对象的“人”所具有的心理因素。当然,这样一来学校能很快步入正轨,且有条不紊地运作,只是缺乏进一步发展的底气,没有生机勃勃的局面。近年来,我校重视教师的心理素质培养,把教师的心理健康提升到一个比较高的地位,通过开展培训、课题研究、举办讲座等,多方调动教师的工作情感与态度,提升教师的心理素质,使其主观能动性得到很好发挥。

    同样,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也注意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如学生不写作业,以前一般都是把该生训一顿,再把他叫到办公室补写,甚至再罚写一遍,这样的效果怎么样呢?学生虽完成了任务,但心理是抵触的,个别学生甚至对教师怀有对立情绪。这样被动地完成作业实际上与不写作业效果是差不多的。如果能从疏导、调整学生心理状态的角度出发,帮该生认真查找原因,热情鼓励改正,学生的学习效果肯定会不一样。诸如此类的事情在学校是屡见不鲜的,教师们都能正确处理。

    增强了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的意识,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晨会课、心理咨询活动和心理小报的编写评比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般方法,懂得了心理科学的常识,一旦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焦虑、压力等心理困扰时,能通过心理咨询、伙伴互动倾诉或自我调适等形式缓解。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轰轰烈烈地开展,渲染了校园氛围的同时,增强了师生的心理健康意识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11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