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下半月》 > 2010年第8期
编号:12023487
论青少年创新素质与心理健康(1)

     〔摘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也是一个生命个体永葆心理健康的不竭源泉。学校重视创新素质教育,不仅有助于把学生加速培养成为高智商、有才华的优秀人才,而且有助于促进学生养成进取的态度、开拓的个性和完美的人格,成为身心俱健的一代新人。本文将立足我国学校实际,重点围绕青少年创新素质的现状、青少年创新素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以及广泛开展创新素质教育、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策略和方法等进行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青少年;创新素质;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684(2010)08-0008-03

    一、青少年创新素质概述

    创新素质是指个体在先天的基础上,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并表现于创造性活动中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品质,主要包括创新意识、创新人格、创新思维以及创新实践行为等。创新意识是创新素质的动力系统;创新人格是个体创新的自我意识和能动性发展到一个较高的成熟水平而形成的有利于创造的心理特征;创新思维是有利于创造发现的思维品质;创新实践行为则是在创新意识的动力能源支持下,以创新人格为支撑,以创新思维为操作工具所进行的创造性活动。它们之间既互相影响促进又各自独立,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素质就是要从培养和建构这几个要素入手。

    从最近几年的相关调查资料看,我国青少年学生的创新素质现状不理想。2004年,燕山大学学生曾对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以及分布在河北的燕山大学、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河北科技大学等13所高校大学生的创新意识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50%的学生表示“不经常思索人们未解决的问题”;50%的学生表示不常阅读现在所学专业的理论期刊;仅有23%的学生尝试进行过某项发明创造;51%的学生没有尝试过写学术论文[1]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915 字符
如果您在使用手机等流览时无法查看或下载全文,可能是被搜索引擎失真“转码”,请点击屏幕最下方的“电脑版”或“原网页”访问。


限于服务器压力,网站部分信息只供爱心会员或有一定积分的注册会员流览。
此信息需要 2 积分(免费注册登录后每天可以领取10个积分)。
用户名
密 码
  忘了密码

如果您还不是100md.com会员,欢迎 免费注册
如果您想获得积分,点击这里 查看积分规则
如果您想订购杂志,请直接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下半月》编辑部联系。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微信文章  关注百拇  评论几句  搜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