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下半月》 > 2011年第2期
编号:12009050
普通高中课堂有效教学的心理学支持研究(1)

     〔摘要〕课堂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评价课堂优劣最重要的指标。那么,什么是有效课堂教学,课堂有效教学有哪些心理学方面的支持策略呢?研究中,我们发现积极心理学对于构建学生学习的动力源,认知心理学对于设计高效的教学内容和过程,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许多心理学策略对于营建和谐高效的课堂氛围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比如,专注与倾听技术能引发学生的积极参与,重述与具体化技术能规范学生的知识结构,引导与面质技术能强化学生的认知过程,同感与支持技术能鼓励学生的积极探究,保护与自我开放技术能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

    〔关键词〕有效教学;心理学策略; 积极心理学;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1)02-0007-04

    一、何谓有效的课堂教学

    在学校教育中,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是教师们始终在思考的重要课题。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是有效的,或者说是高效的呢?我们可先予以简单的定义,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用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具体而言,教学的有效性包括三重内涵:一有效果,是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度的评价。二有效率,是指教学活动本身是一种精神性生产活动,沿用经济学概念,可将教学效率表述为教学产出(效果)与教学投入的比值,或有效教学时间与实际教学时间的百分比。三有效益,是指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即指对教学目标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是否吻合及吻合程度的评价 ......
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385 字符
如果您在使用手机等流览时无法查看或下载全文,可能是被搜索引擎失真“转码”,请点击屏幕最下方的“电脑版”或“原网页”访问。


限于服务器压力,网站部分信息只供爱心会员或有一定积分的注册会员流览。
此信息需要 2 积分(免费注册登录后每天可以领取10个积分)。
用户名
密 码
  忘了密码

如果您还不是100md.com会员,欢迎 免费注册
如果您想获得积分,点击这里 查看积分规则
如果您想订购杂志,请直接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下半月》编辑部联系。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微信文章  关注百拇  评论几句  搜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