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下半月》 > 2011年第3期
编号:12080792
从元认知视角看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1)
http://www.100md.com 2011年3月1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下半月》 2011年第3期
     〔关键词〕元认知;幼儿教师;心理健康

    一、元认知的基本内涵

    元认知(meta-cognition)又称反审认知或反省认知或超认知。它是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弗莱维尔(Flavell)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提出的一个概念。根据弗莱维尔的观点,元认知就是个体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认知,其中包括对当前正在发生的认知过程(动态)和自我的认知能力(静态)以及两者相互作用的认知[1]。也就是说,元认知反映的是对自己认知的认知,“元认知基本上是一种二级构造,认知活动的对象是问题、数据之类的东西,而元认知活动的对象则是认知过程本身”[2]。由此可以看出,元认知是一个知识实体,但它更多地体现了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它既可以狭义形式存在,也可以广泛意义呈现。狭义的元认知限定于心理学当中对于心理现象划分的认知过程这一类别,是个体对自身认知过程的自我意识、自我控制、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广义的元认知概念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它涉及人类活动的方方面面,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社会交往活动,只要有认知的参与就有元认知的影子。

    元认知包括三个基本要素:一是元认知知识;二是元认知体验;三是元认知监控。所谓元认知知识,就是有关认知的知识,是个体对影响认知活动过程和结果的各种因素的认识;元认知体验,指个体从事认知活动时产生的认知体验或情感体验;元认知监控,是指个体在认知活动的过程中对自身认知过程自觉而积极的监视、控制和调节。

    在实际的认知活动中,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三者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有机统一整体。元认知对人的认识活动进行有意识的计划、监督和调节,旨在达到预定的目的。即主体根据活动的要求,选择适宜的解决问题的策略,监控认知活动进行的过程,不断取得和分析反馈信息,及时调节自己的认知过程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81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