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下半月》 > 2012年第1期
编号:12180198
为“学困”一族插上希望的翅膀(1)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月1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2年第1期
     〔关键词〕希望;希望疗法;学困生;积极心理学

    从十九世纪到二十一世纪,无论是教育家、心理学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还是一线工作者都已形成了一个共同的观点“教育要面向全体”。然而,当前一些学困生的出现给“面向全体”的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一些重点高中学困生的出现更是给正常的教育教学造成了干扰,成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最为头疼的问题之一。近几年来,一些研究者从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对学困生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绩。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传统意义上的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虽能对学困生的转化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收效甚微,一些学困生在转化初期表现还不错,但总坚持不下去,或者好不容易脱离了“学困”一族,但没过多长时间又回到了这个群体中。在重点高中,长期处于优秀学生群体中的学困生表现出比较低的希望水平,有的甚至对学习产生绝望的心态。因此,在学困生转化过程中,提升其希望水平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过程。希望疗法在重点高中学困生的辅导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一、希望疗法在重点高中学困生转化中运用的基本原理

    目前,国内对学困生的定义有很多,许多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阐述,总的来说可以归纳成这样一句话:智力水平正常且没有感官障碍,但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不能达到预期学习目的的学生。其具体行为表现为不爱学习、缺乏自信、悲观厌世、抑郁、焦虑、逃避,有的还伴有失眠、恐惧、烦躁和过多的自责内疚等表现。在重点高中,学困生的情况略有不同,一些人认为重点高中在招生时有高起点和高要求,其生源在学业水平上比一般普通高中要好得多,因此不存在上述定义中的学困生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10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