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下半月》 > 2012年第2期
编号:12175301
具体的评语更有效

     〔关键词〕评语;评价实验;心理实验

    教师在批改学生作业时,传统的做法往往是对做错的作业打上“×”,正确的打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评价改革取得了不少成果,对作业的评价方式改进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不少优秀教师的经验说明,作业评价不同于成绩评定,一方面,它应鼓励孩子的积极性,而不应让他们看到一个个鲜红的“×”而感到失落,而且应让学生能够从不同的批改符号中明白应该如何订正,如何做得更好。另一方面,作业的评价还应该包括学习态度主动性等方面的分析评价。不同的批阅方式对学生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心理学家佩奇的一项作业评价实验说明了这一点。

    一、实验介绍

    1. 实验目的

    研究不同的批阅方式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

    2. 实验过程

    佩奇的“评价实验”以74个班级共2000多名学生作为被试对象。他把每班学生都随机分成三组,分别给予不同评语:第一组只以“甲”“乙”“丙”“丁”作为评价成绩等级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783 字符
如果您在使用手机等流览时无法查看或下载全文,可能是被搜索引擎失真“转码”,请点击屏幕最下方的“电脑版”或“原网页”访问。


限于服务器压力,网站部分信息只供爱心会员或有一定积分的注册会员流览。
此信息需要 1 积分(免费注册登录后每天可以领取10个积分)。
用户名
密 码
  忘了密码

如果您还不是100md.com会员,欢迎 免费注册
如果您想获得积分,点击这里 查看积分规则
如果您想订购杂志,请直接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编辑部联系。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微信文章  关注百拇  评论几句  搜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