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下半月》 > 2012年第3期
编号:12174180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标:概念、问题及策略
http://www.100md.com 2012年3月1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2年第3期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中小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标是指一定阶段内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它规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也是确定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编写教材、运用教学方法和评价的重要依据。研究发现,现行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标存在诸多问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标应该要明确、系统,注重可操作性和可发展性。

    〔关键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课程目标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2)06-0007-03

    泰勒认为:“如果我们要有组织地、理智地研究教育计划的话,首先就必须明确教育目标。”他在此处所提到的“教育目标”就是课程目标。课程是一种具体化、活动形态的教育过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中介。课程目标是构成课程的首要成分,它具体指示着课程的进展方向,标示课程的范围,提示课程的要点,决定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指导教学评价工作,是实现课程宗旨的重要保证。本文探究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目标,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标

    博比特(Franklin Bobbitt)认为,“课程目标是那些儿童需要掌握和形成的能力、态度、习惯、鉴赏和知识的形式。”黄政杰认为,课程目标是“课程设计的方向或指导原则,是预见的教育结果,是学生经历教育方案的各种教育活动后必须达成的表现。”廖哲勋认为:“课程目标是一定教育阶段的学校课程力图促进这一阶段学生的基本素质,在其主动发展中最终可能达到的国家所期望的水准。简而言之,课程目标是一定学段的学校课程力图最终达到的标准。”虽然每个学者对课程目标的理解有一些差异,但也有一致之处,即指的是学生学习所要达到的结果。综合以上各位学者的观点,笔者认为课程目标是以观念的形态存在的,预先产生和存在于教育者和学生大脑中,成为引起教育、教学和学习行为的原因,指导或规定师生的行为,协调和组织师生的行动,以实现预期的结果。课程目标具有三大功能:标准功能、导向功能和评价功能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68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