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下半月》 > 2012年第4期
编号:12201694
地理教学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关键词〕地理教学;初中;心理健康教育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和心理素质,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教学中,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调节和优化心理状态,使学生有效地投入学习活动。笔者认为,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深研教育心理学,创设积极的课堂心理氛围

    心理专家调查表明:32%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差,存在心理问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差对学习影响非常大。没有较高的心理素质,很难适应社会的激烈竞争。因此,在课堂上要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气氛,使学生减轻压力,更容易掌握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营造这样一种氛围,可以把学生带到老师的授课中去,把学生真正推到学习的主体位置,让学生敢于交流、乐于交流,在平等、民主的气氛中学到丰富的地理知识。在教学中,要多表扬,少批评,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有些教师开口闭口就是“这么简单都不会,真笨”,本是恨铁不成钢,却不知好钢已在批评中钝化了,日久天长学生会觉得自已很差,在学习地理知识时有压抑感,于是就产生了厌恶学习的心理。在教学中,可以运用一些激励性语言来控制和引导学生的注意力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507 字符
如果您在使用手机等流览时无法查看或下载全文,可能是被搜索引擎失真“转码”,请点击屏幕最下方的“电脑版”或“原网页”访问。


限于服务器压力,网站部分信息只供爱心会员或有一定积分的注册会员流览。
此信息需要 1 积分(免费注册登录后每天可以领取10个积分)。
用户名
密 码
  忘了密码

如果您还不是100md.com会员,欢迎 免费注册
如果您想获得积分,点击这里 查看积分规则
如果您想订购杂志,请直接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编辑部联系。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微信文章  关注百拇  评论几句  搜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