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中小学心理咨询室建设综述(2)
(一)心理咨询室名称的选择
目前中小学心理咨询机构的称谓颇多,除了心理咨询室以外,还有其他许多称谓。耿柳娜(2006)认为,第一类是专业色彩较浓,如“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站”等。这类称谓带有一种“挂号看病”的味道。由于中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辨别能力有限,对心理咨询的涵义和范畴理解不清晰,因而存在对心理咨询的抵触心理。另一类称谓轻松灵活,如“心情驿站”“阳光心理屋”“心理空间”“心理聊天室”等,这类称谓有其合理性和可行性,既体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特色,又显得亲切生动,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易被学生认可和接受。
(二)心理咨询室环境的布置
王家祥、冷泽兵(2008)认为咨询室的布置要体现以下四点。第一,温馨。咨询室面积一般不宜过大,屋内的布置要以浅色调为主,还可在醒目的位置写一些温馨话语。第二,宣传。可以在墙上挂有“心理咨询人员工作守则”“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等宣传材料,加深来访者的了解。第三,隐密。在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测量时,要避免外界探视、聆听。第四,宁静。咨询室的整体氛围要宁静,不应布置分散学生注意力的物件。
(三)心理咨询室人员的配备
张日昇和黄大庆(2005)提出中小学心理咨询教师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一是心理发展的理论知识;二是在心理咨询理论与实践方面受过系统的训练;三是在心理测量方面受过系统的训练;四是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格品质。关于心理咨询教师资格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664 字符。
限于服务器压力,网站部分信息只供爱心会员或有一定积分的注册会员流览。
此信息需要 2 积分(免费注册登录后每天可以领取10个积分)。
用户名: |
|
密 码: |
|
忘了密码 |
如果您还不是100md.com会员,欢迎 免费注册,
如果您想获得积分,点击这里 查看积分规则。
如果您想订购杂志,请直接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编辑部联系。
微信文章
关注百拇
评论几句
搜索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