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流——幸福流的理论及其应用(3)
目前我国对幸福流应用于教育领域的实证研究还相当匮乏,探讨主要集中于理论层面。其木格和林海河提出可以利用“挑战-技能”平衡策略、教学活动结构化策略、“目标-反馈”策略、内在动机驱动策略促进学生产生幸福流体验,以增强学习自主性、注意力和幸福感,进而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陈明、董继承认为,可以将幸福流理论与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简称CAI)相结合,利用CAI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提供新旧知识间联系的线索,这能够引导学生产生知识的同化和顺应,并积极主动地与外部环境发生交互作用以完成知识结构的重组。
(三)电子商务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许多学者已经把幸福流体验应用于电子商务领域。Hoffman和Novak于1996年将幸福流研究成果扩展到网站的消费导航系统,研究发现,用户在使用网络时产生的“在线幸福流”(flow online)包括以下特征:流畅的人机互动、发自内心的愉悦感、自我意识的丧失和自我增强。幸福流体验的产生需要一系列前提条件,如消费者必须集中精力,任务挑战与个人技能必须匹配;同时会产生一系列结果,如增加学习、探索和参与行为,积极的主观体验,对于交互的一种控制感。除了这些主要的条件和结果外,他们还提出了另外两个前提条件——远距离呈现和交互,远距离呈现为通过一种交互幸福流媒体而在一种环境下呈现的体验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181 字符。
限于服务器压力,网站部分信息只供爱心会员或有一定积分的注册会员流览。
此信息需要 2 积分(免费注册登录后每天可以领取10个积分)。
用户名: |
|
密 码: |
|
忘了密码 |
如果您还不是100md.com会员,欢迎 免费注册,
如果您想获得积分,点击这里 查看积分规则。
如果您想订购杂志,请直接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编辑部联系。
寰俊鏂囩珷
鍏虫敞鐧炬媷
璇勮鍑犲彞
鎼滅储鏇村
|